四、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依存度将日益提高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日益显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更多地取决于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度将不断提高。一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步性需要日益增强。为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二是全省区域特色经济、循环经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面积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之后的各层次教育需求将不断增加。四是随着全省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逐渐上升。五是随着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需求将不断增长。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教育资源城乡、区域均等化配置的要求日益凸显
一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既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20年是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要求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全省区域内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积极推进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四是社会分层日益加剧对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民众获得社会身份和从较低社会层次进入较高社会层次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经济总量小、人口居住分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财力有限,实现贫省办大教育的财力压力不断增大,如何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甘肃省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二是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布局的经费压力增大。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的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但随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这项工作的最大障碍。三是全省学校危房改造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2009年全省共排查鉴定校舍(含中职及特教学校)2799.3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166.30万平方米,占全省校舍总面积的41.66%;C级危房817.5万平方米,占全省校舍总面积的29.2%;B级危房494.88万平方米,占全省校舍总面积的17.68%;完好校舍320.7万平方米,占全省校舍总面积的11.46%。根据《甘肃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省要在3年内使全省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所需经费十分巨大。如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全县有111所小学和中学还有12.9万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按每平方米1200元计算,共需改造资金1亿5千多万元。[6]四是全省灾害频发,灾区校舍重建任务艰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日益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四)学习型社会对教育社会化、多样化、终身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社会行业和部门的多层次与多类别,客观上对教育的单一化提出了挑战,需要用新的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变教育单一化的办学形式、教育结构、学制、课程、培养模式等改革要求日益显现。二是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构建,成人教育全民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调整成人教育结构、推动城乡成人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三是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扫除文盲的任务艰巨,实现2010年使全省成人文盲率下降到10%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左右,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成人文盲率降到6%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左右的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五)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结构调整的需求日益显现
一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日益明显。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看,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旺盛的社会需求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我省劳动力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稳定增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增长的局面,新型工业化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技能和技术与管理素质的人才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各类、各层次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对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增加。从就业形势看,我省劳动力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出现了高学历人才向下挤压的现象出现,要求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满足提高就业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三是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要求日益明显。如何构建起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市场和就业的体制与机制、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日益成为教育事业适应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重要途径。
(六)形成社会支持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一是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已经投入了200万专项经费用于今年的准备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条件的任务繁重。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费保障缺口较大。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必须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室,配齐实验设备,确保通用技术课程和理化生实验的开设,我省农村中小学用于基础实验室及设备建设的经费短缺。三是降低班额、保证平行班的数量,确保选课的正常进行的难度不小。四是多层次、多方式开展师资培训的任务繁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师是关键因素。要做到全员教师培训,既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又需要一定的培训机构。五是高中课课程改革涉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