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或家族性腺瘤病。临床表现为便血、黏液血便、腹泻,部分病人有腹痛。由于病人在发现息肉与出现症状的年龄方面尚有一定的时间相隔,因此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往往大部分结肠已满布结肠息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大约在25岁左右出现息肉,8~10年后出现临床症状。本病若不行结肠切除术,几乎均不可避免地最终要发生结肠癌,癌变的平均年龄为39岁。同时该病常伴有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腺瘤性息肉。
2.Gardner综合征与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大致相同,Gardner综合征除结肠息肉外,胃部亦可出现息肉,癌变率较低,但十二指肠及乳头周边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12%。
3.Turcot综合征又称神经胶质瘤-息肉综合征(glioma-polyposis)。除了结肠多发性腺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神经胶质瘤或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除了胃肠道息肉的表现外,尚伴有中枢神经肿瘤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4.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主要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息肉可分布在胃、小肠及结肠,呈散在性分布的多发性息肉,其中小肠息肉最多见(96%),其次结肠息肉(53%),胃息肉少见(24%),息肉大小不一,大者可达3~4cm,小者仅数毫米,息肉可随时间的推逐渐增大。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发生在胃的息肉尚可出现呕血,小肠发生肠套叠时,可有剧烈腹痛及外科急腹症的表现。
5.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又称息肉病-色素沉着-秃发-指甲萎缩综合征。本病一般在中年以后发病,平均年龄62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胃肠道多发性息肉;②指甲萎缩;③脱发;④皮肤色素增多;⑤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由于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造成小肠黏膜弥漫性损害,因而造成大量腹泻。长期的腹泻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失调,同时造成营养吸收障碍出现低蛋白血症。
6.幼年性息肉和息肉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或青年人,有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之分。息肉见于直肠、乙状结肠,76%为单发性息肉。息肉数目有数十至数百粒不等,多数有细长蒂,表面光滑或细颗粒状,少数可见表浅溃疡。组织学方面腺管由单层上皮构成,无异形,有大量的黏液潴留,并扩张形成大小不等到的囊肿,腺体之间有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可见炎细胞浸润。本病的临床特征;①95%多见<10岁儿童,亦可见20岁左右青年人,故又称青年性息肉。②血便或排便时息肉脱出或脱落。③生长迟缓,贫血或营养欠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