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结直肠黏膜的特发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全结肠者,我国少见。
【诊断】
1.临床表现
(1)多数发病缓慢,病程呈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症状缓解。主要症状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下腹痛或左下腹痛,腹泻,血便、脓血便或黏液便。急性发病或重症者有发热、贫血、消瘦。仅为直肠炎者,症状较轻,仅有便血或鲜血黏附粪便表面,里急后重,无腹泻甚至可发生便秘,或仅表现为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2)常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眼色素层炎等。少数暴发性者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先有血性腹泻及严重腹胀,继而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38.5℃以上的发热、心动过速、昏睡、苍白、白细胞增多;低血压、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衰竭等。腹胀严重者,可见横结肠胀气的明显肠形。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显著,并可存在肠穿孔的体征。腹部平片显示结肠明显扩张,横经5~6cm以上。
2.检查结果
(1)粪便培养无致病菌。常规检查无阿米巴滋养体。
(2)纤维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直肠弥漫性病变,黏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或粗糙呈细粒状隆起,脆而易出血,附有脓血性分泌物,或可见多发性假息肉。肠袋变钝或消失,管腔失去正常三角形轮廓而呈管状。
(3)黏膜活检除炎性反应外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化。
(4)钡剂灌肠可见肠黏膜粗乱和(或)有细颗粒样外观,肠壁因多发性溃疡呈锯齿状,或有多数假息肉形成的充盈缺损;晚期肠管狭窄缩短呈铅管状。
3.诊断分型
(1)轻型:①腹泻<4次/d,不含或只含少量血;②脉搏<90/min;③血细胞压积正常;④体重无减轻;⑤体温正常;⑥血沉正常;⑦血清清蛋白正常。
(2)中型:病情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3)重型:①腹泻>6次/d;②脉搏>100/min;③血细胞比容<30%;④体重下降>10%;⑤体温>38.5℃;⑥血沉>30mm;⑦血清清蛋白<30g/L。病变侵犯范围,轻型一般只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重型的病变广泛,多为全结肠炎。
重型患者有下列临床表现者,符合中毒性肠扩张的临床诊断:①腹胀,腹部平片显示结肠扩张显著,横经大于5~6cm;②至少有下列3种表现:体温>38.0℃、心率>120/min、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并具有下列1种中毒症状:意识障碍、血压降低、脱水和(或)电解质紊乱。
根据1983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试行诊断标准为: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检查至少有一项特征性改变,并可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crohn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明确结肠炎症。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肠镜或X线钡餐检查表现者。及手术切除或病理标本可见本病的大体或组织学特点者可以确诊。
【治疗】
参考本节第181页CD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