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72年日本河内、高本等试行内镜下于息肉根注射丝裂霉素C、博莱霉素或醋酸等药物,使息肉坏死脱落的治疗方法。其特点:①一般在治疗后2~3d形成溃疡;②由于注射深度及注射量不好掌握,常招致形成出乎预料的大溃疡,甚至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1974年,达家用95%无水乙醇行动物试验,然后过渡到人体。其特点:①注射至黏膜内后,立即成白色丘疹,数日后形成变色部位等大的溃疡;②刺入点浅,每点注0.5ml,仅形成浅溃疡,注射深、量大则形成深溃疡;③形成的溃疡,不需治疗,2~3周即明显缩小,且修复快;④药物易得,危险性小。
【适应证】
有蒂或亚蒂型息肉、宽底隆起型病变的息肉,以及隆起型早期癌。
【方法】
根据息肉病灶的形态和部位,选用针尖长度为2~5mm的注射针,呈斜刺方向刺入病灶周围基底根部,每点注射无水乙醇0.5ml,见一小白色皮丘为度,将病灶全部围绕。若注至隆起顶部,可选用针头长5mm者,注入0.5ml见白色皮丘后即拔出针头。若隆起病变超过3cm,应分2~3次注射。治疗期间应配合止血药物及抗溃疡病药物,乙醇注射部位应包括病灶边缘的正常黏膜。日本达家报道59个病灶,其中带蒂及亚蒂型息肉30个(包括1例早期胃癌,其余全部为息肉),宽基底性隆起26个(Ⅱa型早期胃癌3个,异形上皮17个,过形成性息肉6个),<1cm19个;1~2cm26个,其中宽基底性11个;>2cm11个。结果经一次治疗者1/3治愈,经2次治疗者有2/3病灶完全消失,疗效与有蒂、无蒂、病灶大小无关,而取决于是否准确地注射在蒂的基底。即使很小的病灶,如注射部位不在隆起边缘上,也需治疗次数增多,这一点是注射无水乙醇摘除息肉的关键技术。
局部注射后形成的溃疡,一般在4~6周愈合形成瘢痕,有蒂息肉治疗后形成的溃疡小,愈合早;广基底性隆起的底部面积大,形成的溃疡较大,愈合也较慢。
【优缺点】
1.优点①无出血及穿孔的并发症;②安全性高,且盘状较大的病变也能治疗;③器械简单。
2.缺点①不能将病变回收从而进行详细地病理检查;②不能一次性治愈;③且注射前若行活检,会因出血使注射点不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