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是一种较为常发的疾病,且慢性病较多,治疗时间长,病人的心理压力也较大。肾脏病中心多为内科与外科结合的科室,既有内科治疗,又有透析和肾移植手术治疗,需要医务工作者遵守的道德要求如下。
(1)接诊时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诊治作风。
(2)当确诊时,医务人员积极主动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使其坚定治愈的信心。
(3)治疗时注意抑制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着重调节病人机体整体功能。
(4)科学合理地纠正病人电解质紊乱,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5)谨慎使用疗效小,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6)详细告知病人治疗时在每天饮食、休息中注意事项。
(7)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并向病人进行详细说明,使病人做到知情同意。
【案例】
一位84岁高龄的男性病人患尿毒症而被送入医院。当时老人症状很重,严重呕吐,不能进食,无尿。老人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愿配合治疗,只想在家待着。医生建议老人透析治疗,家属不想老人受苦,迟迟下不了让老人接受透析治疗的决定。医护人员从医学伦理学角度与家属进行充分讨论,承诺采用特殊的透析方式不会让老人感到痛苦,后来,家属同意全力支持给老人积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老人病情平稳,但后来又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关于用不用呼吸机的选择,医护人员与家属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老人患终末期肾衰竭需长期透析治疗,同时高龄病人合并症多,每天需要徐缓式透析治疗,费用较高,使用呼吸机后老人的痛苦和家属的经济负担都将进一步增加,老人临终也不能说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老人康复的希望很小。因此,决定不使用呼吸机,最后,老人安详离去。
这位老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取有舍,涉及的医学伦理难题是:①对于终末期肾衰竭的高龄老人,是否需要积极治疗?②如何尊重病人自己的选择?
【伦理分析】
作为医务工作者。无论面对什么样病情的病人都应该积极治疗。即使病入膏肓无药救治时,仍应该维持他的生命,解除当时的痛苦来尽你的义务。如果放弃就意味着不人道。同样对于终末期肾衰竭的高龄老人,更需要积极的治疗。案例中的医务人员面对无法治愈重病缠身的高龄老人时,仍然争取延长他的生命,这是医生尽责任的应有表现。当病人病情稍稳定后,医生与家属密切配合,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考虑到病人本人的意愿,尊重病人自己的选择,放弃了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定程度上减免病人的痛苦,符合病人自身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