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规标本
【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常规标本采集的操作方法。
2.熟悉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范围。
【知识链接】
1.血常规标本采集方法 血常规标本主要通过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两种途径进行采集。临床上静脉采血更为多用,尤其静脉真空采血,因其计量准确、传送方便及封闭无菌等特点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2.静脉采血常用部位
(1)上肢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2)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
3.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①红细胞
成人男性:(4.0~5.5)×1012/L;
成人女性:(3.5~5.0)×1012/L。
②血红蛋白
成人男性:120~160g/L;
成人女性:110~150g/L。
(2)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①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②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
【实施方案】
1.护理评估
(1)受检者病史、临床诊断、病情及合作能力等。
(2)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管壁弹性及充盈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核对化验单,在试管上填写受检者信息。向受检者解释血常规标本采集目的,取得受检者配合。
(2)受检者准备:了解血常规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0.5%碘伏、无菌棉签、止血带、小脉枕、治疗巾、锐器盒与污物桶。普通静脉采血法另备2ml注射器、加抗凝剂的试管或容器及试管架;真空静脉采血法另备穿刺针、持针器及血常规专用真空试管。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3.实施
(1)携用物至受检者床旁,核对姓名及化验单。
(2)选择合适静脉。
(3)在穿刺部位下方垫小脉枕与治疗巾。
(4)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系止血带。
(5)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受检者握拳。
(6)静脉采血。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再进针少许。用手固定注射器,抽动注射器活塞抽取血液2ml。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采血针固定于持针器上,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一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后插入真空采血试管,可见血液借助真空负压进入试管内,当血液停止流出时取下采血试管。
(7)松开止血带,嘱受检者松拳,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告知受检者按压不得少于1min。
(8)留取标本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取下针头,弃于锐器盒内,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或容器内,轻轻摇动,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上。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采血针弃于锐器盒内,轻轻摇动真空采血试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防止发生凝血。
(9)整理用物。
(10)告知受检者查询结果时间。
(11)洗手,送检标本。
4.护理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符合无菌技术原则。受检者穿刺部位皮肤无青紫、肿胀。
(2)标本符合要求,采血量准确,没有发生溶血或污染。
(3)操作过程体现人文关怀。
表1-1 血常规标本采集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二、红细胞沉降率标本采集与测量
【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标本采集操作方法。
2.熟悉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知识链接】
1.原理及测定方法
(1)原理:正常红细胞呈双面凹形,因其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等因素作用,使红细胞间相互排斥而产生25nm的距离,彼此分散悬浮,下降缓慢。当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时,由于红细胞与血浆接触的总面积减少,下沉时受血浆阻力减小,因此,沉降的速度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要快。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增加或清蛋白减少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红细胞数量减少及直径增大也可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测定方法:常用的血沉测定的方法有魏氏法与潘氏法。魏氏法是采用静脉血进行测量,而潘氏法无需从静脉采血,仅需指端毛细血管血即可,但常易混入组织液而影响测量结果。在我国多采用魏氏法作为血沉测定的方法。
2.正常参考值
潘氏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魏氏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3.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或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月经期或妊娠3个月以上。
(2)病理性增快:多见于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或坏死、恶性肿瘤等。病情加重,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病情改善,红细胞沉降率降低或趋于正常。
【实施方案】
1.护理评估
(1)受检者性别、年龄、病史、主要病情及合作程度,女性受检者还应评估月经及妊娠情况。
(2)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静脉管壁弹性及充盈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向受检者解释本项检查的目的。
(2)受检者准备:了解检查的目的,空腹,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0.5%碘伏、无菌棉签、止血带、小脉枕、治疗巾、锐器盒、血沉管(300mm×2.5mm)、血沉架、污物桶,此外,普通静脉采血法备3.8%枸橼酸钠1支、2ml注射器2支、试管架;真空静脉采血法备穿刺针、持针器及红细胞沉降率专用真空试管。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3.实施
(1)采用普通注射器采血时,首先在治疗室内取2ml注射器抽取3.8%枸橼酸钠0.4ml,注入干燥试管内。携用物至受检者旁,核对受检者姓名及化验单。
(2)选择合适静脉(上肢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
(3)在穿刺部位下方垫小脉枕与治疗巾。
(4)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系止血带。
(5)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受检者握拳。
(6)采血。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再进针少许。用手固定注射器,抽动注射器活塞抽取适量血液。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持针器与穿刺针相连,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另一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再进针少许。用手固定穿刺针,接血沉专用真空试管,可见血液借助真空负压进入试管内,当血液停止流出时取下采血试管。
(7)松开止血带,嘱受检者松拳,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告知受检者按压不得少于1min。
(8)留取标本。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取下注射器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将血液注入抗凝试管中,轻轻摇动注射器,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备用。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采血针放入锐器盒内。轻轻摇动真空采血试管,防止凝血。
(9)整理用物。
(10)告知受检者查询结果时间。
(11)测量血沉。用血沉管吸取标本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垂直立在血沉架上。室温中静置1h,记录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并以此作为血沉测量结果。
(12)洗手。
4.护理评价
(1)采血一次成功。
(2)受检者穿刺部位皮肤无青紫、肿胀。
(3)红细胞沉降率标本符合要求,没有发生溶血、污染。
(4)血沉测量结果准确。
表1-2 红细胞沉降率标本采集与测量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续 表)
三、血液生化标本
【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液生化标本采集操作方法。
2.熟悉采血标本溶血常见原因。
【知识链接】
常规的血液生化检测包括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脂类检查、血糖、离子、心肌酶、淀粉酶等。
1.采血时间 清晨早餐前或进食12h后采血,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h。
2.采血部位 上肢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一般选择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
3.引起标本溶血常见原因
(1)进针不够准确,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易造成溶血。
(2)与添加剂混匀时用力过大或运输过程中受到震荡。
(3)采血量不足,真空采血管内负压存在,血细胞被挤压,造成溶血。同时由于采血量不足,造成添加剂浓度过高,细胞内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
【实施方案】
1.护理评估
(1)受检者病情、采血目的及受检者的合作程度。
(2)受检者饮食、饮水情况。
(3)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静脉管壁弹性及充盈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向受检者解释血液生化标本采集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受检者配合。在试管上填写受检者信息。
(2)受检者准备:了解血液生化标本采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空腹12h。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0.5%碘伏、无菌棉签、止血带、小脉枕、治疗巾、锐器盒与污物桶。普通静脉采血法另备5ml注射器、加有促凝剂的试管及试管架;真空静脉采血法另备持针器、穿刺针及血生化专用真空试管。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3.实施
(1)携用物至受检者床旁,核对受检者姓名及化验单。
(2)选择合适静脉(上肢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
(3)在穿刺部位下方垫小脉枕与治疗巾。
(4)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系止血带。
(5)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受检者握拳。
(6)采血方法。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再进针少许。用手固定注射器,抽动注射器活塞抽取所需量血液。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持针器与穿刺针相连,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另一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再进针少许。用手固定穿刺针,接血生化专用真空试管,血液自动吸出至所需量,当血液停止流出时取下采血试管。
(7)松开止血带,嘱受检者松拳,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告知受检者按压不得少于1min。
(8)留取标本
①普通静脉采血法:取下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加有促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摇动,使血液与促凝剂混匀,放置试管架上。
②真空静脉采血法:将真空穿刺针放入锐器盒内,轻轻摇动真空采血试管与促凝剂混匀。
(9)整理用物。
(10)告知受检者查询结果时间。
(11)洗手,送检标本。
4.护理评价
(1)采血一次成功。
(2)受检者穿刺部位皮肤无青紫、肿胀。
(3)血液生化标本符合要求,没有发生溶血、污染。
(4)及时送检标本。
表1-3 血液生化标本采集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四、动脉血气分析标本
【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标本采集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2.了解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知识链接】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测定动脉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盐以及pH值等来评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状况,并用于酸碱平衡的评估。
1.目的
(1)判断患者呼吸通气状态。
(2)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3)判断酸碱平衡状态。
2.正常参考值
(1)血液酸碱度(pH值)
①正常参考值:成人7.35~7.45。
②临床意义:>7.45为碱血症;<7.35为酸血症。
(2)动脉血氧分压(PaO2)
①正常参考值:成人12.6~13.3kPa(100-0.33×年龄± 5mmHg)。
②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
<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
<8.0kPa(60mmHg)为呼吸衰竭;
<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
<2.67kPa(20mmHg)时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①正常参考值:95%~98%。
②临床意义:与动脉血氧分压测定意义相同,均是反映机体有无缺氧的指标。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①正常参考值:4.67~6.0kPa(35~45mmHg)。
②临床意义
a.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35mmHg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
b.判断有无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呼吸性酸中毒:PaCO2>6.67kPa(50mmHg);
呼吸性碱中毒:PaCO2<4.67kPa(35mmHg)。
c.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肺泡通气不足:PaCO2增高;
肺泡通气过度:PaCO2减低。
(5)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①正常参考值:22~27mmol/L(SB或AB)。
②临床意义
呼吸性酸中毒:HCO3-增加,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减少,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减少,AB=SB,二者均小于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增加,AB=SB,二者均大于正常值。
(6)缓冲碱(BB)与剩余碱(BE)
①正常参考值:BB为45~55mmol/L;BE为-2.3~2.3mmol/L。
②临床意义
BE为正值时,说明缓冲碱(BB)增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BE为负值时,说明缓冲碱(BB)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7)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①正常参考值:22~31mmol/L。
②临床意义
CO2CP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CO2CP减少则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8)二氧化碳总量(TCO2)
①正常参考值:22~31mmol/L。
②临床意义
TCO2增加见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代谢性碱中毒;
TCO2减少见于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9)阴离子间隙(AG)
①正常参考值:8~16mmol/L。
②临床意义
AG值为17~19mmol/L,近1/3的病例有酸中毒;
AG值为20~30mmol/L,提示有酸中毒的可能性;
AG值为>30mmol/L,提示有酸中毒。
3.常用采血部位 血气分析常用的采血部位是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及足背动脉、前臂动脉等,一般首选桡动脉。对于新生儿不宜选用股动脉进行穿刺,以防垂直进针易伤及髋关节。
【实施方案】
1.护理评估
(1)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凝血功能状况、吸氧方式及方法、使用呼吸机情况。
(2)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感染、瘢痕、硬结)。
(3)患者对操作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明确操作目的和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取动脉血标本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取得患者合作。
(2)患者准备: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过程,缓解紧张情绪。
(3)用物准备:注射盘、2ml普通注射器或真空动脉注射器(已肝素化)、消毒棉签、木塞子/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0.5%碘伏、砂轮、肝素稀释液(1ml内1ml肝素)、脉枕、一次性治疗巾、无菌纱布、纱布罐、无菌手套及污物桶。必要时备沙袋。
(4)环境准备:明亮、整洁、温度适宜,必要时遮挡屏风。
3.实施
(1)用2ml普通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0.5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将注射器放于治疗盘内。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桡动脉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股动脉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向外展),嘱患者放松,平静呼吸。
(3)暴露并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在穿刺部位下方垫脉枕(股动脉穿刺时垫沙袋)及一次性治疗巾,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并做出标记。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桡动脉穿刺时消毒范围为5cm×5cm。股动脉穿刺时消毒范围为10cm×10cm。
(4)戴无菌手套。
(5)抽取动脉血
①普通注射器采血: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所选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或与动脉走向呈40°刺入动脉。见有鲜血涌入注射器时,一手固定注射器,另一手抽取1ml动脉血。
②真空动脉注射器采血:将真空动脉注射器活塞拉至1ml刻度,管腔内自动形成吸引1ml血液的负压。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所选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或与动脉走向呈40°刺入动脉。见有鲜血涌入注射器时,固定注射器,自动吸取1ml动脉血。
(6)采血后迅速拔针,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嘱患者或其家属按压5~10min,必要时加沙袋压迫止血。立即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隔绝空气。将注射器轻轻转动数次,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7)再次核对姓名、床号。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患者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9)整理用物。
(10)洗手、记录、立即送检。
4.护理评价
(1)穿刺一次成功,无菌观念强。
(2)局部无肿胀,无不良反应。
(3)标本量准确,无残留气泡,送检及时。
(4)标本采集过程中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表1-4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