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污染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废水未经处理,进入土壤,污染物一般集中于表层,但随污水灌溉的量和时间的延长,某些污染物可迁移到土壤深层,以致污染地下水。废水中可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如铅、汞、镉、铜、锌、氟、砷、有机磷农药、石油、洗涤剂、放射性物质以及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是土壤污染主要污染物。
(2)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的污染:这种形式的污染,又称固体废弃物型污染。土壤作为主要容纳场所,其容纳量有一定限度,若排放量过大或处理方式不当,均可造成污染,成为蚊蝇孳生地,污染水源、恶化空气、破坏农田和植被等。
(3)大气污染物的污染:这种形式的污染,称大气污染型。大气中的污染物自然沉降或随降水而降落进入土壤。
(4)其他: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是造成土壤被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的主要原因。
2.土壤污染的特点
(1)影响的综合性:污染的土壤不仅直接造成组成、结构和理化与生态特性的破坏,而且可以污染农作物、水体而对人发挥间接的影响。
(2)危害的长期性:土壤污染后到造成人类健康危害的后果,常常影响几代人。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氯农药DDT等,在土壤中也分解缓慢。土壤一旦被污染,消除污染的过程需很长时间。
(3)污染物变化的复杂性:土壤多为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复合污染。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迁移过程亦甚为复杂,重金属进入土壤后,有的被吸附、有的形成难溶络合物,可长期存在土壤中。
(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生物污染的危害 土壤的生物性污染仍然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
(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体排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土壤,人生吃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蔬菜瓜果等而感染得病(人—土壤—人)。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病原体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得病(动物—土壤—人)。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天然土壤中常含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人接触土壤而感染(土壤—人)。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工业“三废”污染经常会带来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特别是镉、铅、铜、铬等重金属毒物,造成后果较严重。
(1)镉污染:含镉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并蓄积,土壤偏酸性时,镉的溶解度高,土壤中的镉易被植物吸收;土壤呈碱性时,镉不易溶解,作物难以吸收。稻谷、蔬菜等农作物可从土壤中吸收、浓集可溶性镉。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长期食用含镉大米引起的慢性镉中毒。长期摄入小剂量镉,可引起以肾小管退行性病变为主的肾功能障碍及病理学改变,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尿和蛋白尿,尿中磷酸盐、氨基酸和尿糖增加。肾功能受损后引起的维生素D活化障碍,进而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骨骼的病变。本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男性病例较少,主要临床表现有:早期腰背疼痛,膝关节疼痛,随后刺痛遍及全身,止痛药无效。患者骨骼易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打喷嚏时也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
合理处理工业废水是防止镉污染的关键问题,一旦造成污染,消除镉污染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
(2)土壤铬污染:铬污染土壤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六价铬。与水污染铬造成的危害相同。我国的锦州和广西的西郊等地,铬渣污染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区。
3.农药污染的危害 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浓度虽然较低,但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可使生物体内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而且农药污染后,主要通过饮食进入机体,产生各种危害。
(1)急性中毒:急性农药中毒的常见原因多为不正确使用农药、误服和自杀等。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农药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报道最多的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和肋下疼痛、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噩梦等,还可引起肝大和肝功能异常。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显著而持久的降低。农药的慢性中毒还表现:在人体内影响多种酶的活性,酶活性的改变,必然引起体内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等也有一定影响。
(3)致畸作用:例如除草剂、落叶剂具有人类致畸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