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硝基化合物污染

亚硝基化合物污染

时间:2024-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实验证明N-亚硝基化合物是强致癌物。100多种N-亚硝基化合物中,动物实验已证实有80多种可诱发多种动物不同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以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较多见。N-亚硝基化合物还可通过实验动物的胎盘、乳汁,使胎儿及子代发生中毒、畸胎或肿瘤。尽管目前尚缺少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类直接致癌的资料,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类的食管癌、肝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并且与饮食习惯及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有关。

(一)N-亚硝基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及其形成

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两大类,其理化性质不完全相同。亚硝胺类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亚硝酰胺类活性较强、易分解。但二者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均可发生分解反应。

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天然含量极低,但可通过各种污染途径进入食物,也可由食物中广泛存在的前体物(胺类、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在适宜条件下生成。合成亚硝胺的适宜pH<3,正常人胃液pH值一般为1~4,因此胃可能是合成亚硝胺的主要部位。此外口腔、有细菌感染的肠内、膀胱内也可能有亚硝胺的合成。

食品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以鱼类食品最高,其次为肉类制品和发酵食品等。

(二)N-亚硝基化合物的毒性及致癌性

动物实验证明N-亚硝基化合物是强致癌物。100多种N-亚硝基化合物中,动物实验已证实有80多种可诱发多种动物不同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以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较多见。N-亚硝基化合物还可通过实验动物的胎盘、乳汁,使胎儿及子代发生中毒、畸胎或肿瘤。

尽管目前尚缺少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类直接致癌的资料,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类的食管癌、肝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并且与饮食习惯及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例如,我国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区,当地居民喜食盐腌酸菜,其中所含的亚硝胺及其前体均较高(当地食品中亚硝胺检出率高达23.3%,而另一低发区1.2%)。

(三)预防措施

1.控制食物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以减少亚硝胺的前体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肉类制品中硝酸钠用量不得超过0.5g/kg、亚硝酸钠不得超过0.15g/kg;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50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30mg/kg。

2.改进食物的贮藏、加工方法,减少亚硝胺类的含量 尽量低温下贮存肉、鱼、贝、蔬菜,少食用腌制和酸渍食品;豆类食品的干燥要避免直接加热,以减少亚硝胺的形成;生产啤酒用的麦芽,在烘烤时,宜用间接加热法;在日光下曝晒,可促使亚硝基化合物光解而破坏,并减少细菌及真菌。

3.利用食物成分阻断亚硝胺的形成 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使胃内的亚硝酸盐明显降低;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阻断体内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还有抑制亚硝胺的致突变作用。

4.提倡农业使用钼肥 钼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固氮和还原硝酸盐,故施用钼肥可减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另外,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唾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