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释义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于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时,拔罐足三里可“理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拔罐足三里可“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拔罐足三里可“理下”。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此正三角形的顶点,即为足三里穴。
穴位功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
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
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穴位配伍
1.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穴,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等病症。
3.配曲池、丰隆、三阴交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等病症。
4.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5.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的辅助治疗。
6.配阴陵泉、行间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7.配中脘、内关穴,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8.配脾俞、气海、肾俞穴,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拔罐足三里穴主治疾病
足三里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痫、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等病症。
1.胃痛、呕吐、消化不良、泄泻。
经常拔罐足三里,对治疗胃部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2.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每晚拔罐足三里10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让肾经畅通无阻。肾经是采纳气血和排毒的重要通道,肾经脉畅通了,它所支配的头发、牙齿、骨骼也就能恢复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