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频率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频率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脏和肺部停止活动,即人的心脏不搏动,停止呼吸。原发性心跳呼吸骤停是由于心、肺器官本身疾患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梗死、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梗阻等所致。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跳呼吸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脏和肺部停止活动,即人的心脏不搏动,停止呼吸。临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从发生机制看,大致分为原发、继发两类。原发性心跳呼吸骤停是由于心、肺器官本身疾患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梗死、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梗阻等所致。继发性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肺器官本身是正常的,但由于其他部位或器官的疾患如严重创伤、电击、溺水、休克、中毒、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引发全身病理改变,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因此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跳呼吸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作为青少年,最主要是要掌握现场急救技术,也就是徒手心肺复苏术(CPR)。目的是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以徒手方法争分夺秒地进行复苏抢救,以使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通常按正规训练的手法可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

【目击者救护】

1.评估现场安全,判断患者意识

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在耳边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果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见图13-1)。

2.呼救求援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大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来人呐!准备抢救”,同时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如果有多人在现场,应该一边急救一边求救。如果只有一人在现场,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后基础生命支持;8岁以下儿童应先心肺复苏1分钟后再呼救(见图13-2)。

图13-1 轻拍重喊

研究表明,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4分钟内成功率约为60%,6分钟内成功率约为40%,8分钟内成功率约为20%。

3.调整患者体位

将患者摆放为仰卧位,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如果为脊椎外伤患者,应整体翻转,使头、颈身体同轴转动。(见图13-3)

4.抢救者体位

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施救者可站在患者左或右侧,但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肩部水平,这样施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同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

图13-2 呼救

图13-3 转翻为仰卧位

抢救地点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但不要为找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双人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胸外心脏按压者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乳头连线水平,人工呼吸者站于患者头侧、胸外按压者的对侧。(见图13-4)

5.胸外心脏按压—重建循环

(1)动脉搏动判断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或中指尖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下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见图13-5)

图13-4 双人心肺复苏抢救体位

图13-5 动脉搏动判断方法

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实施时不必反复检查动脉是否有波动,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

(2)胸外按压的位置:在胸骨下1/2处,也就是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一只手食指点在两乳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掌根中点压住食指指尖,然后抽掉食指,再把这空出来的手与另一只已经压在胸前的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双手同时按压,手臂与被救者胸部要垂直。(见图13-6)

(3)按压姿势:在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床旁可站立于踏脚板,双膝与病人躯干齐平。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至少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和放松时间为1:1。

(6)错误的按压方法(见图13-7)

图13-6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确定

图13-7 错误的按压手法

6.开放气道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1)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颌骨骼部分接近下颌的地方,将下颌抬高。(见图13-8)

(2)下颚推前法(托颌手法)开放气道。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施救者位于患者头侧,两肘置于患者背部同一水平面上,抓住患者下颚角并用双手向上提,将下颚向前移动,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3)清理呼吸道异物。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等,应尽快清理,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

7.人工呼吸

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判断患者无自主呼吸,即刻开始人工呼吸。

图13-8 压额抬颏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者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用力缓而深地向病人口内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均匀吸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

(2)口对鼻人工呼吸。如患者面部受伤或口腔受伤严重则会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

(3)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有效标准为胸部抬起。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

8.操作注意事项

(1)单人操作: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连续胸外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秒之内。

(2)两人操作

1)心脏按压者位于患者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按压者对侧,负责开通气道和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

图13-9 口对口人工呼吸

2)心脏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为避免施救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一组30: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

3)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搏,但核实和施救者调换所用时间,均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下。

9.评估

非专业急救者应持续CPR直至获得自动体表除颤仪(AED)和被急救专业人员接替,或患者开始有活动,不应为了检查循环或检查有无反应恢复而随意中止CPR。

(1)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病人口唇、颜面部转红,瞳孔反射恢复,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2)终止抢救的标准:现场CPR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

1)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2)无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温下持续30分钟以上,急救专业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3)有急救专业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按压需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10.AED除颤

在国外,AED除颤已普及实施,在国内尚未普及使用。

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AED除颤。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CPR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

确定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并进行一分钟CPR(如即刻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可不做CPR即实施AED)。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实施AED:

要注意1-8岁儿童用儿科电极贴片;

将患者从水中移出,擦干净患者胸部的水;

装有植入性复律除颤仪的患者应将AED贴片离开2.5cm;

有药贴的患者应将药贴撕去,并擦干净局部皮肤。

11.复苏后患者取复苏体位

复苏有效停止后,患者取复苏体位,该体位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减少气道梗阻和误吸的危险。

图13-10 复苏体位

【预防】

1.要注意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比如窒息、溺水、气管异物、外伤、烧伤、电击等。因为这些意外都有可能导致心跳与呼吸骤停。对青少年来说,这是导致此类意外的最主要原因。

2.如因患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要防止医源性意外造成的呼吸骤停,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3.防止药物中毒。

4.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经常检查自测血压与心跳,并经常体检,关注自己的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