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肺弥散功能测定

肺弥散功能测定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一般以CO来测定肺弥散功能,因为CO弥散入血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亲和力非常高,在吸入测定所需量的CO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血中CO分压为零,可避免瞬间测定血中CO分压的困难。弥散功能取决于以下5个因素。临床工作中,弥散功能检查常用于肺间质疾病的诊断。间质性疾病早期既有弥散功能的降低,一旦X线发现间质性改变,DLCO降低50%以下。动态观察弥散功能和其他肺功能指标对于判定此病的预后非常有用。

肺弥散(DL)是指肺泡气和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通过肺泡血气屏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CO2弥散能力比氧分子大20倍,故临床上一般不存在CO2弥散障碍。目前一般以CO来测定肺弥散功能,因为CO弥散入血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亲和力非常高,在吸入测定所需量的CO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血中CO分压为零,可避免瞬间测定血中CO分压的困难。衡量弥散功能的指标是以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1mmHg单位时间(1min)内通过的气量。

弥散功能取决于以下5个因素。①气体的弥散面积:即气体与呼吸膜接触的面积,任何使弥散面积减少的原因如肺切除、肺血管栓塞、肺气肿等,均使肺泡和毛细血管面积减少,气体弥散量也降低。②呼吸膜的厚薄或其通透性的大小: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最短距离仅约0.2μm,平均约1μm,有些心肺疾病可造成肺泡内和(或)肺间质水肿,有些则基于肺纤维化或肺血管硬化而使肺泡壁或肺毛细血管壁增厚,如肺尘埃沉着病、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尖瓣狭窄等,均可使弥散发生病理性阻滞,称为肺泡毛细血管性阻滞。③气体与血液的接触时间:在休息时,接触时间平均0.7s,剧烈运动时减为0.34s。④肺泡内和肺毛细血管内气体的压力差。⑤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由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其弥散能力比氧气大20倍,且因碳酸酐酶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向肺泡的弥散容易,氧气的弥散受到血红蛋白量的影响,贫血会削弱其弥散能力。

一、测定方法

临床上常用一口气呼吸法测定CO弥散量。

一口气呼吸法(single-breath CO method):受检者取坐位,加鼻夹,含口嘴平静呼吸3~5次后,缓慢呼气至残气位后,用力吸入混合气体(含0.3%CO,10%He,89.7%空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0s后,将气体快速呼出,收集后呼出的肺泡气0.75~1L,分析CO与He浓度,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计算公式: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大210倍,能迅速透过呼吸膜、毛细血管壁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浆中CO几乎等于零,因此,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间的CO分压差就等于肺泡中的CO分压。通过测定CO弥散量间接推算氧弥散量。

VA屏气时的容积,等于残气量加上吸入气量;t屏气时间(s);In自然对数;F0和F1分别代表屏气前和屏气t秒后肺泡气CO的分浓度;FICO吸入气CO浓度(%);FIHe吸入气He浓度(%);FAHe呼出标本气中He浓度(%)。

该方法简便,无创,易操作,快捷,相对测定精确性为中等。但易受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的影响;不宜用于运动试验;因需屏气10s,不适于严重气短的患者;因需足够的采样容积,不能用于FVC<1L的患者。可用于筛选检查和临床诊断。

校正CO弥散量(DLCOc):对血红蛋白进行校正后的CO弥散量,以去除血红蛋白的影响。

弥散系数(DLCO/VA):为弥散量和测定时肺泡容积的比值,以去除肺容积的影响。

校正弥散系数(DLCO/VAc):校正CO弥散量测定时肺泡容积的比值。

以上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为正常。

二、临床应用

(一)肺换气功能的评价

肺换气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因此,弥散功能测定是评价肺换气功能的重要内容。

(二)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弥散功能检测有助于鉴别通气性的呼吸困难还是弥散功能减退所致的呼吸困难。

(三)明确低氧血症的原因

弥散功能检测有助于鉴别低氧血症是否为弥散功能减退所致。

(四)肺部疾病的辅助诊断

弥散功能减退是由于弥散面积减少引起的,有肺气肿、肺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肿、气胸、脊柱侧弯等。肺泡毛细血管阻滞及呼吸膜增厚所致,可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石棉沉着病、硬皮病,其他如贫血、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也可使弥散量降低。弥散功能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心内左至右分流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等。单纯由于弥散功能减退引起的缺氧并不多见。在弥散功能减退的同时,往往早已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衡。临床工作中,弥散功能检查常用于肺间质疾病的诊断。

(五)间质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间质性疾病早期既有弥散功能的降低,一旦X线发现间质性改变,DLCO降低50%以下。动态观察弥散功能和其他肺功能指标对于判定此病的预后非常有用。

(六)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既往仅从通气功能指标上进行评估,而今认为DLCO是出现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当DLCO<60%时,应做核素肺扫描,若核素肺扫描预计术后DLCO>40%,提示可耐受手术;若<40%提示不能耐受肺切除术,或需做运动试验进一步确定。

(七)疗效的观察

1.化学治疗 肿瘤化学治疗使用的药物如烷化药(环磷酰胺)等可导致肺纤维化,监测弥散功能可有效地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放射治疗 剂量过大或对放射治疗不耐受,都将出现放射性肺炎,从而导致弥散功能降低,放射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弥散功能,可减少肺部的放射性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