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HCO3-(potential bicarbonate)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之后的HCO3-,用公式表示为潜在HCO3-=实测HCO3-+△AG。其意义可揭示代碱+高AG代酸和三重酸碱失衡中的代碱存在。若忽视计算AG、潜在HCO3-,常可延误混合型酸碱失衡中的代碱的判断。要理解上述意义,必须牢记:
高Cl-性代酸:△HCO3-↓=△Cl-↑,△AG不变。
高AG代酸:△HCO3-↓=△AG↑,Cl-不变。
代碱和呼酸时HCO3-代偿升高,符合:△HCO3-↑=△Cl-↓,AG不变。
呼碱时△HCO3-代偿下降,符合:△HCO3-↓=△Cl-↑,AG不变。
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呼酸型TABD时,呼酸引起的HCO3-代偿升高,符合:△HCO3-↑=△Cl-↓;高AG代酸:△HCO3-↓=△AG↑;代碱:△HCO3-↑=△Cl-↓。三者混合必符合:△HCO3-=△Cl-+△AG。即HCO3-变化反映了①呼酸引起的代偿性HCO3-↑;②代碱的原发HCO3-↑;③高AG代酸的原发HCO3-↓。由此可见,实测HCO3-包括了高AG代酸时引起的HCO3-下降。为了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HCO3-下降,提出了潜在HCO3-此概念,假如机体没有高AG代酸时,体内应有HCO3-值,即潜在HCO3-=实测HCO3-+△AG。因此,在判断TABD中呼酸或呼碱代偿程度时应该用潜在HCO3-与预计HCO3-值相比,不应用实测HCO3-。潜在HCO3-的作用就是揭示被高AG代酸所掩盖的TABD中的代碱存在。
举例:一名病人的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结果为pH 7.40,PCO240mmHg(5.33kPa)、HCO3-24mmol/L、K+3.8mmol/L、Na+140mmol/L、Cl-90mmol/L。分析:AG=140-(24+90)=140-114=26>16mmol/L,示高AG代酸;△AG=26-16=10mmol/L,潜在HCO3-=实测HCO3-+△AG=24+10=34>27mmol/L,示代碱;结论:代碱并高AG代酸。若不计算潜在HCO3-及AG,必误认为无酸碱失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