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

时间:2024-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单电极技术适合于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使用。目前,经支气管镜已能对段支气管近端的肿瘤进行治疗。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既可在硬质支气管镜下,亦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在治疗4~6周后,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及胸部CT等评价治疗效果及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高频电凝治疗。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也称电烧灼治疗)是通过支气管镜引入电探针或套圈到气道,用电流产生的热治疗肿瘤。电烧灼技术应用于医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为了避免神经肌肉反应,必须采用高频交流电。由于活体组织电阻较高,当电流通过活体组织时可转化为热能。小探针可作为一个活动电极,使热能集中于一个较小区域,造成组织凝固或气化。治疗对组织的破坏程度取决于电流强度大小、接触持续时间、表面积、组织密度及含水量。单电极技术适合于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使用。关于肿瘤引起的大气道阻塞的电烧灼治疗已有较多报道。其中既有用硬质支气管镜者,也有用纤维支气管镜者,既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也可在局部麻醉下操作。各种良、恶性肿瘤向支气管腔内生长造成气道狭窄时,若不能接受外科手术,均可经支气管镜进行高频电凝治疗,达到清除肿瘤组织、使气道通畅的目的,对于肿瘤引起咯血者,也可起到止血作用。目前,经支气管镜已能对段支气管近端的肿瘤进行治疗。对于肿瘤极早期的病人,肿瘤为隐匿性且病变范围小,经支气管镜电烧灼治疗可达到良好的远期疗效。对于严重的瘢痕性气道狭窄,也可利用高频电凝清除少许瘢痕组织,再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以解除气道狭窄。

一、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的适应证

1.气管及支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造成气道阻塞,不宜手术治疗者。

2.气管及支气管良性肿瘤造成气道阻塞时,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可达到治愈效果。

3.炎症、外伤、手术等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瘢痕造成气道狭窄时,特别是增殖性瘢痕导致的气道狭窄,通过高频电凝灼断或清除部分瘢痕组织,再进行气道球囊扩张及气道支架置入,可达到长期解除气道狭窄的目的。

二、操作方法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既可在硬质支气管镜下,亦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选择硬质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决于具有的设备条件及操作者的经验。国内一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可弯曲的电子支气管镜。一般采用接触性电烧灼方法。对于呼吸衰竭较重、大量咯血及有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塞症状的病人,任何介入性治疗都是有危险的。如果想迅速清除肿瘤,应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气道外的肿瘤压迫,可酌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治疗除直接接触法外,尚有一种较新的技术是非接触性方法,也就是氩气刀(APC)。在活动电极和组织之间的强电场中,加热的氩气具有导体作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表层的组织坏死,用于出血病变及支气管壁浅表肿瘤的治疗,很具吸引力。组织病理学研究证明,由APC方法引起的组织坏死与标准电烧灼治疗方法引起的坏死相同。与标准电烧灼方法比较,APC方法可引起较快的浅表组织破坏及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

(一)经硬质支气管镜法

当病人治疗风险较大,又需对病人有良好控制时,则应选用在全身麻醉下,经硬质支气管镜治疗。经硬质支气管镜可能操作时间更短且相对安全。当病人由于肿块阻塞或肿瘤引起的出血有突发呼吸衰竭时,经硬质支气管镜,允许适宜的通气,能更快地清除肿瘤块。电烧灼治疗方法和Nd-YAG激光治疗的接触性方法十分相似。治疗后可立即出现组织变白及炭化等改变。根据治疗组织的反应,使用的电流强度可随时调节。同在Nd-YAG激光治疗中一样,凝固的组织可用硬质支气管镜末端铲除,或用活检钳取出。

硬质电烧灼探针可选用有高频电极环或硬质凝固吸引探针等。可用电极环轻轻勒下或以凝固探针凝固气道腔的肿瘤块,所用的电流强度为功率50W左右,由脚踏板控制开关。在凝固治疗过程中要连续吸引黏液、碎屑及血液,以保持视野清楚。用探针碰触支气管壁,可感知其硬度,从而大体判断支气管壁与外部组织关系。

(二)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支气管镜等可弯曲支气管镜,很容易对外周的肿瘤,如段支气管肿瘤进行治疗。在这种治疗中多选用具有绝缘功能、能防止电流泄漏的可弯曲支气管镜。电流明显泄漏可造成患者及治疗者烧伤。治疗过程中,要持续吸引,保持肿瘤治疗区没有黏液及血液。用可曲的单电极探针轻触肿瘤,用功率20~40W的电流就可以使肿瘤凝固。

用接触性凝固方法,单极探针抵靠在肿瘤表面,直至肿瘤变白。有条件可采用非接触性的氩细胞质凝固方法。其与非接触性的Nd-YAG激光或CO2激光治疗方法相似,轻浅地喷雾于肿瘤表面,儿秒钟内就可以使肿瘤组织变白。如果肿瘤很表浅,并且表面积不足1cm2,则治疗持续时间很短。因此,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即可进行。对于浅表性肿瘤的经支气管镜根治性治疗应全面了解其适应证及局限性。

如果治疗中使用局部麻醉,则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所准备,给镇静药,建立静脉通道。在治疗开始前静脉注射2mg咪达唑仑,在治疗过程中还要维持静脉滴注。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给氧,并监测血氧饱和度,但进行高频电凝时吸入气氧浓度应控制在40%以下。

电烧灼治疗的组织坏死层深2~3mm,比Nd-YAG激光造成的坏死要浅。在治疗后的几天中,一般需经支气管镜清除纤维结痂及渗出物。在治疗4~6周后,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及胸部CT等评价治疗效果及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高频电凝治疗。

(胡建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