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呼吸机的发展史与分类

呼吸机的发展史与分类

时间:2024-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呼吸机还具备智能化功能,具有完善的报警、监测、图形显示等功能。预计未来的呼吸机将向高智能化、多种通气模式相融合、操作更简单的方向发展。2.流速切换 当吸气流速小于一定值时,即停止吸气。4.时间切换 达到预定的吸气时间,即停止吸气,转向呼气。

一、呼吸机的发展史及现状

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种现代正压呼吸机,由一简单的结构和气阀系统组成,不能选择通气模式,仅能对呼吸频率、吸气压力进行控制,FiO2都不能准确设置,称第一代呼吸机。它使用活塞、风箱等气控、气动机械技术,但灵敏度低,常不能保证有效的潮气量。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子技术被引进呼吸机,气动能源实现了电子设备控制,开发出由电位计控制的容量、压力监测系统,称第二代呼吸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引入呼吸机,研制出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呼吸机,称第三代呼吸机,功能齐全,可靠耐用,集定压、定容于一体,具有多种通气模式。部分呼吸机还具备智能化功能,具有完善的报警、监测、图形显示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连接人机界面的鼻面罩得到改进,为无创通气技术提供了基本保证,使无创呼吸机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扩大了呼吸机的使用范围。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频通气技术在临床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负压通气在一定的范围仍发挥作用。预计未来的呼吸机将向高智能化、多种通气模式相融合、操作更简单的方向发展。

二、吸气向呼气转化方式

呼吸机由吸气向呼气的转换可通过时间、压力、容量和流速的变化来实现,一种呼吸机可同时具备多种切换机制。

1.压力切换(pressure cycling) 当吸气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即停止吸气,吸气时间、流速和气量受预定压力、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的影响。

2.流速切换(flow cycling) 当吸气流速小于一定值(1~4L/min)时,即停止吸气。呼吸机保证流速恒定,肺内压、吸气流量和吸气时间不恒定。

3.容量切换(volume cycling) 呼吸机将预定的气量送入肺内后即转向呼气。

4.时间切换(time cycling) 达到预定的吸气时间,即停止吸气,转向呼气。气道压、气流速度、气量可变。

三、呼吸机分类

(一)按作用于机体的部位分类

1.直接气道加压呼吸机。

2.体外式呼吸机:铁肺、胸甲式、带式等呼吸机。

(二)按驱动方式分类

1.气动呼吸机。

2.电动呼吸机。

(三)按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分类

1.定压呼吸机。

2.定容呼吸机。

3.定时呼吸机。

4.流速控制呼吸机。

5.混合型多功能呼吸机。

(四)按通气频率的高低分类

1.常频呼吸机。

2.高频正压通气:频率为60~100/min,吸气时间<30%。

3.高频喷射呼吸机:频率为100~200/min。

4.高频振荡呼吸机:频率为200~900/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