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临床上,呼吸衰竭有几种分类方法:①根据其病理生理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是由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致,有缺氧,PaO2<60mmHg,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CO2正常或下降;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CO2>50mmHg。临床上常可见到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吸氧条件下,PaCO2>50mmHg,同时PaO2>60mmHg。这并非是一特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是医源性所致。仍应将此类型归为吸氧条件下Ⅱ型呼吸衰竭。②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③根据呼吸功能障碍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两型。但两者之间并无确切的时间界限,一般而言,急性呼吸衰竭在数秒或数小时内迅速发生,病情危重,需及时抢救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慢性呼吸衰竭是在数日或更长的时间内缓慢发展,机体多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主要是由血浆HCO-3代偿性升高。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有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例如气道阻塞、溺水、药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病抑制呼吸,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但此型呼吸衰竭患者原有呼吸功能常大多良好,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吸衰竭。但是在临床也可常见到原有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常见呼吸道感染引起气道阻塞可致PaCO2急骤上升、PaO2急骤下降,临床上习惯将此型呼吸衰竭归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急、慢性呼吸衰竭除了在病因、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上有较大的差别外,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大同小异,因此,在本节中仅对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单独做一阐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特殊类型急性呼吸衰竭,是一涉及临床各科的危重急症,随后单独专题介绍。
一、病 因
急性呼吸衰竭分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和急性Ⅱ型呼吸衰竭两类,现加以阐述。
(一)急性Ⅰ型呼吸衰竭
1.肺实质性病变 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
2.肺水肿 ①心源性肺水肿,见于各种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所引起。②非心源性肺水肿,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尚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山病等。此类疾病常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3.肺血管疾病 急性肺栓塞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此类疾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
4.胸壁和胸膜疾病 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可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临床上常见为Ⅰ型呼吸衰竭,但严重者也可为Ⅱ型呼吸衰竭。
以上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早期轻者大多为Ⅰ型呼吸衰竭,而晚期严重者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二)急性Ⅱ型呼吸衰竭
1.气道阻塞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塞是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2.神经肌肉疾病 此类疾病患者肺本身无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而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例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损伤周围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等致呼吸肌受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催眠药中毒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必须牢记,Ⅰ型呼吸衰竭严重阶段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而Ⅱ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后,可经Ⅰ型呼吸衰竭阶段后最终治愈。气道阻塞和神经肌肉疾病所引起的呼吸衰竭均为Ⅱ型呼吸衰竭。
二、治 疗
急性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应在现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其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维持适宜的肺泡通气量,以达到防止和缓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为病因治疗赢得时间和条件。
(吴国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