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麻醉科人才培养

麻醉科人才培养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强调的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麻醉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麻醉学科带头人必须德才兼备,必须具有快速学习和创新的特质,团队意识强,不固执不保守。

现代医院,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人才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正如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任期春节慰问医务人员的讲话中所说:“人最重要,人的健康最重要,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务人员最重要。”寥寥数语包含着对医务工作重要性的肯定和对人类健康的关注,更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重要理念。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疾病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互为因果,医学的任务不仅要治病,还要调整患者的心理,改善患者重归社会的社会适应,单纯凭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疾病康复的全部需要。作为医生还需要医学以外的专业和知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

那么现代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现代医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麻醉科医师呢?这得先了解医院人才的现状:

Ⅰ型人才(1门专业):Ⅰ型人才就是受过专科教育,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医院是一个紧密协作型经营组织,其服务对象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患者。因此,Ⅰ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若不努力扩大充实横向知识面,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患者更能理解的方式,成长为T型人才,就面临着被淘汰的挑战。

T型人才(1门专业加横向知识面):T型人才只能担任医院某一普通专业岗位,若不成长为Ⅱ型人才难以争取发展空间。

Ⅱ型人才(2门专业加横向知识面):是掌握了二门或以上专业技能的双料人才。Ⅱ型人才符合成本节约型医疗模式,而且具有团队精神,易于合作共事,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Σ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没有明显的专业取向,但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他们是具有系统与整体的思维,能够时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

应该强调的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麻醉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研究表明,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青年学者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药物。麻醉学科带头人必须德才兼备,必须具有快速学习和创新的特质,团队意识强,不固执不保守。同时,麻醉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站在学科发展前沿来驾驭学科发展的能力,否则就难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难以推动学科与时俱进,真正独立为平台科室。

在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学科梯队建设。国内学者提出了“以主治医师为基础,分支学科及亚科人才为中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思路。

从另一个角度讲,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学科带头人及管理人才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最能成就复合型人才。同时,复合型人才,是引领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理论上他们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如果医院没有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将会导致人才流失

二、人才培养途径

那么现代医院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麻醉科人才培养途径,创建和发展团结向上的人才梯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下面进行归纳阐述。

第一,院方应对照卫生部、省、市各级评审要求和标准,对学科进行严格的自我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有组织、有计划地地改进学科建设环境,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创新医疗、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机制。

第二,麻醉学科管理者努力构建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机制,在人才团队培养的平台上,大胆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积极创造学术氛围,促使学科业务和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具体来讲,积极开展科内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医师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保持医师脱产进修或培训学习态势;支持医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和提高班,支持医师到医务处接受专题训练,等等,都是一线人才切实拓展工作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弥补工作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增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能力,以及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医院医疗工作管理制度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第三,一线人才要善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完善自我、丰富自我的具体的近期和远期双重专业发展规划目标。正如1993年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所倡导的那样:医师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患者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适当扩充人才团队编制,引进人才,充实队伍。一方面,避免人才因一线工作而疲于奔命甚至疲劳麻醉,为他们所需充电时间和精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有利于加速带动科内尤其是低年资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这些系统复杂工程中的一部分,学科建设重点在于人才培养,培养人才团队才能推动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培养和发展具有健康的心智和体魄,优良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且注重人文素养,科学创新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中青年人才更是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