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麻醉科流程再造在快通道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科流程再造在快通道手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麻醉科和麻醉科医师在防治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麻醉与手术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PACU的建立科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间的逗留时间。

研究表明,打破制约日常工作流程中的瓶颈因素,实施流程再造,能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快捷地提供低价和适宜的医疗服务,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和最满意的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能力。

一、流程再造的概念

“再造(Reengineering)”的概念源起于MIT在1984到1989年间进行的一项名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1990年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的文章,文中提出的再造思想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该定义包含了四个关键词,即:“基本”、“彻底”、“显著”、“流程”。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诊断、抢救的场所,需要有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参与配合,三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何实现麻醉科工作BRP,安全、高效地应用和管理手术室资源,是加速手术患者的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

二、BRP与快通道外科技术

快通道外科技术(fast track surgery,FTS)起源于心脏外科手术,最早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所倡导。其理念是通过多学科合作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以提高围手术期效率。目前FTS已扩展到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各类择期手术。

FTS基于微创外科、疼痛控制及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外科治疗理念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手术相关应激,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外科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FTS意味着一种新的围手术期医疗模式的实现。FTS涵盖术前评估宣教、麻醉前用药、术前禁食禁水、麻醉实施与管理、术后管理,直到治疗结束出院的完整过程,涉及广义外科学的各个领域。

(一)麻醉科医师在FTS中的特殊角色

随着麻醉学科的高度发展,目前在国际上对于麻醉医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际上甚至有把麻醉医师角色定位为“手术掌控者和决定者”的呼声。

这样的呼声折射出的是越来越多外科医师已经清地醒认识到:“没有冷静而又富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旁保驾护航,高精尖的外科手术几乎寸步难行”。

在FTS的实施过程中,麻醉科医师所做出的决定对于手术后能否实现FTS具有直接影响。当然,这与麻醉科和麻醉科医师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特殊角色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舒适化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患者倾向于在麻醉条件下进行某些医疗操作,麻醉科承担着主导舒适化医疗的重任。

(2)麻醉科是整个医院最贴近临床的平台科室,工作范畴包括临床麻醉、危重症医疗、急救复苏以及急慢性疼痛诊疗等多个领域,强化临床平台基础。因此,其建设水平与质量对医院手术科室的支撑和提升具有基石作用,麻醉科医师则是这个临床平台的技术支持者与管理者。

(3)麻醉科和麻醉科医师在防治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麻醉与手术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现代医院手术科室之间经常上演手术室资源争夺战,而麻醉科负责把控整个医疗流程,肩负充分利用资源、协调各科关系、提高医疗效率、缓解工作压力的重任。

(4)在医院核心管理制度和安全目标方面,具体推行了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合理用血和血液保护、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与调控、困难气道评估与处理技术、舒适的快通道麻醉等重要技术。

(5)麻醉科工作性质决定麻醉科医师具有严谨、敏捷、调控力强等特质,在科室质量管理和安全文化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麻醉科的主题文化包括围手术期安全、责任与奉献、团队精神和个人素养。这种文化必将影响和引领整个医疗体系的积极发展。

综上所述,麻醉科医师医疗体系中发挥着特殊的、可替代的作用,麻醉科的整体工作流程以及如何提高麻醉科的工作效率,将从根本上影响到FTS的执行和管理。如何充分调动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性,对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持续改进麻醉质量,全面保障医疗安全,以及促进麻醉科发展成为职能科室、管理科室、枢纽科室至关重要。

(二)BRP与FTS中的实现途径

麻醉科的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及提高手术间的使用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施BRP,加强手术是效率管理。

目前国际上关于手术室效率管理的研究热点,是设立麻醉准备间和充分利用PACU,缩短两台手术之间的衔接时间,加速手术间的周转。研究表明,BRP可成功地用于FTS中,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术前麻醉管理流程

建立麻醉门诊和麻醉准备间并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疑难危重病例重点制定最佳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

2.优化手术先后顺序安排

组织协调、统筹、合理安排手术。充分发挥手术医生积极的主动性完善术前准备。合理安排麻醉医师工作权限,确保疑难、危重、大手术、小儿手术尽量安排在首台或上午。术中随时调整手术顺序。

3.规范首台手术开始时间

首台手术开始时间正点率是一个高效手术室应具备的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手术切皮时间的研究,美国一流医院准时开始手术率为76%。

4.优化接台手术管理流程

术中麻醉科医师和手术医师沟通,预计前一台手术结束时间,提前一个时间段把下台手术患者接到麻醉准备间,麻醉科医师和麻醉科护士根据不同病种分类,采用优化方法完成气管插管以外的其他麻醉操作,如神经阻滞、椎管内阻滞、动静脉脉穿刺、胃管留置、导尿管放置等。瑞典的Stockholm医院报道的时间段为20min,国内多为30~40min。PACU的建立科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间的逗留时间。

5.优化患者转运流程

建立转运绿色通道:开设专人控制接送患者、取血、送病理标本等的电梯,提高运送、接台效率。

建立手术室调度中心:掌握各手术间的手术进展及空闲信息,协调好病房、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麻醉科医师工作。

专人护送患者:术毕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由麻醉准备间、PACU的麻醉科医师和麻醉科护士把病人送到病房、ICU;手术间的麻醉科医师、手术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不用出手术间。

手术安排绿色通道:有部分择期手术只要符合手术条件可以随时申请予以安排手术。

6.术后麻醉恢复快通道

优化麻醉管理策略:合理选择局部静脉麻醉、周围神经阻滞以及椎管内阻滞麻醉技术,将麻醉新理论、新技术、短效麻醉药物科学地应用于全身麻醉。

多模式术后镇痛:根据FTS手术的方式、大小、部位及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和联合不同药物和/或不同镇痛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促进FTS的康复过程,是FTS诊疗计划中的标准方案。对未采用镇痛泵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单次给予氟比洛芬酯或者曲马多。

PACU的高效利用:术后患者接受PACU监护、评估以及运送,合理使用肌松拮抗药,正确掌握拔管指征,不用纳洛酮催醒以减少全麻术后患者躁动,提高苏醒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快通道麻醉,作为一名现代麻醉工作者不能对这一先进理念漠不关心,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这一理念,

结语:BRP的原则与方法并不深奥复杂,是一些先进理念、先进药物、先进技术的整合,也是多种有效处理措施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FTS理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案,其本身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作为一名现代麻醉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实践和丰富发展这一理念,以实现加速患者康复为最终目标,建立和规范优化的麻醉科工作管理流程,尤其是设立麻醉准备间和充分利用PACU,在不影响手术流程净化条件、确保医疗质量和确保手术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FTS的团队精神,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提高手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终建立和完善安全、高效、和谐、极具活力的FTS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