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证
适用于体表短小手术、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技术。
二、禁忌证
(1)局麻药过敏。
(2)精神状态异常者和不合作患者。
(3)主要区域感染。
三、操作方法
(1)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2)一般在切口的一端以7号长针头作皮内注射,使局部皮肤呈橘皮样皮丘,然后以长针作逐层皮下、肌层浸润,使整个手术区域达到充分浸润。
四、常用药物及给药方法
见表14-1。
表14-1 常用局麻药浓度及最大剂量
①高比重;②最大剂量(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表面麻醉):普鲁卡因为14mg/kg,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为7mg/kg,布比卡因<2mg/kg,罗哌卡因<3mg/kg。
五、并发症及其防治
1.局麻药中毒反应
原因:绝对过量与相对过量。前者指一次注射量超过最大剂量值,后者系药物吸收、分解变化而致的总注射量虽未超过安全值,但血液中局麻药浓度已达到引起毒性反应水平。
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到抑制,最后致循环系统衰竭的一系列由轻渐重的临床表现。
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1)停止用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3)兴奋、惊厥病人应静脉注射镇静剂,如咪达唑仑0.05~0.1mg/kg或地西泮5~10 mg,或缓慢静注2%硫喷妥钠1~2mg/kg,如仍不能控制惊厥,则静注琥珀胆碱1~2mg/kg,同时行人工控制呼吸。
(4)循环支持。
(5)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现场心肺复苏。
2.局麻药高敏反应
高敏反应的特点是剂量与症状极不相称,除一般毒性反应症状和体征外,也可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甚至循环虚脱。高敏反应的发生常与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及室温过高等,其治疗与中毒反应处理相同。
3.局麻药变态反应
原因:局麻药作为一种附着素,与蛋白或多糖结合后,成为一种产生抗体的抗原,从而在第二次再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临床表现:轻者局部可见荨麻疹、湿疹、皮肤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和昏迷等。上述症状可在注射后立即发生,亦可延迟发生。
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1)停止用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3)选择性应用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肌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及静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4)有支气管痉挛者给予氨茶碱治疗。
(5)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者,给予循环支持。
六、注意事项
(1)询问过敏史,需要时做皮肤敏感试验。
(2)严格执行药品查对制度。
(3)严格计算单位时间内局麻药的安全用量,杜绝愈量。
(4)注药前仔细回抽,防止局麻药误入血管内。
(5)精确计算辅助肾上腺素剂量(1∶203至1∶403)。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甲亢病人及行躯体未端部位的手术,局麻药内不宜加用肾上腺素。
(6)麻醉期间严格观察病情,并备有气道管理、人工通气及循环支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