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证
(1)全身麻醉气道、呼吸管理及给药。
(2)心肺复苏中的气道和呼吸管理。
(3)呼吸支持和治疗。
二、禁忌证
(1)急性喉水肿、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非紧急情况下禁忌气管内插管。
(2)胸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管壁时应相对禁忌,若为必需则要求动作轻柔、技术娴熟并避免呛咳和躁动。
(3)颅底骨折、鼻腔不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反复鼻出血病史等患者,禁忌经鼻气管内插管。
三、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访视与评估期间,应重点了解患者头颈活动度、张口度和有无活动义齿或门齿突起、甲-颏间距、鼻咽腔通常情况、气道有无狭窄,以及有无巨舌症、病态肥胖、小颏症,有无咽喉部病变(水肿、狭窄、肿瘤等)。对无法经过声门行气管内插管者,需考虑气管造口后插管。
(2)检查电源、中心供氧与吸引、麻醉机、监护仪,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3)插管用具的准备,如一次性气管内插管包。
(4)困难气道管理用具的准备。
四、常用药物
五、麻醉方法
(1)给氧去氮及常规全麻诱导。
(2)局部麻醉:主要用于预计困难插管、气道部分梗阻、饱胃、需保留自主呼吸或清醒盲探插管等情形。包括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给氧。
(3)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诱导:适合高度紧张、不能合作或不宜过度正压通气患者。
(4)手术室外气管内插管需准备供氧和人工通气设备。现场心肺复苏时可不用麻醉诱导药。
(5)插管成功的标准:①直视下气管导管进入声门。②压迫胸廓,导管口有气流。③人工通气,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同时,可见透明导管在吸气时管壁清亮而呼气时有明显的“水蒸气白雾”样变化。④自主呼吸时,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对患者呼吸而涨缩。⑤PetCO2持续正常显示波形和数值则确认无误。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选择可视化技术进行确认。
(6)拔管指征:全麻三期拔管可减少导管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气道损伤,但不适合困难气道、误吸风险高、手术导致气道水肿或气道难以维持等情况。此外,对颜面、口腔、鼻腔手术、颈部尤其是甲状腺手术术后要求清醒拔管。故本文重点介绍清醒拔管指征。①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②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③无肌松药残留作用,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恢复正常;④必要时,让患者呼气空气20min后测定血气分析指标达到正常;⑤估计拔管后无引起气道梗阻的因素存在。
(7)拔管方法:①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②拔管前按间歇吸引、轮换吸氧的方式清理气道分泌物,每次吸引≤10s。③拔管前吸纯氧3~5min,导管套囊放气,在患者吸气时拔出导管。④困难插管患者可采取2种措施应付拔管后困难气道:经气管导管放入高频通气导管,然后在高频通气的情况下拔出气管导管;经气管导管放入纤支镜,然后将气管导管退至纤支镜的近端,利用纤支镜进行吸引、供氧或喷射通气。⑤对困难插管患者的拔管应是提高警惕,术后随访72h;若有相关并发症,应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处理,直至痊愈。
六、并发症的防治
1.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
(1)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多为操作粗暴引起,重在预防。
(2)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为置入喉镜、气管内导管置入户套囊充气所致。可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1~1.5mg/kg或抗高血压药,以及插管后改善通气和加深麻醉来处理。
(3)颅内高压:对有眼部开放伤、颅内压增高和颅内血管有病变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1~1.5mg/kg,并适当过度通气。
(4)气管导管误入食管:重在尽早发现。
(5)误吸:快速序贯诱导和清醒插管时防止误吸的基本方法。
2.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并发症
(1)气管导管梗阻:常见于肿物压迫、气管周围不变的牵引或脊柱严重弯曲机械等使气管变形和移位,进而堵塞气管导管斜口。一旦发生(不)完全梗阻,应及时寻找原因并予以处理。
(2)导管脱出:小儿麻醉多见,重在预防。妥善固定和抑制呛咳等。
(3)导管误入单侧支气管:小儿麻醉多见,有怀疑时应及时听诊,一旦确认及时将导管退回气管内。
(4)呛咳动作:足量的肌松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mg/kg或芬太尼30μg均可防治其发生。
(5)支气管痉挛:预先给予抗胆碱药、类固醇、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均可减轻支气管痉挛。插管后加深麻醉并辅以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有助于治疗支气管痉挛。
(6)吸痰操作不当:应严格按照吸痰操作规程进行。
3.拔管即时和拔管后并发症
(1)喉痉挛:多见于浅麻醉下拔管,应加深麻醉必要时给予肌松药并充分供氧后拔管。
(2)误吸和气道梗阻:饱胃或肠梗阻患者应考虑清醒拔管;拔管前有呕吐的患者应尽早清理呕吐物,必要时在侧卧或俯卧位下拔管;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应在术毕即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和血液,下颌骨手术术毕应将患者舌体牵引至口边,必要时插入引导管再拔管。
(3)拔管后气道萎陷:多见于颈部肿瘤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过久导致气管软化,对此类患者在拔管前应预置引导管。
(4)咽喉痛:可能与套囊与气管接触面积(气管炎)、使用利多卡因药膏和较大型号的导管(喉炎)、使用琥珀胆碱(咽炎)等相关,多于72h内缓解。
(5)声带麻痹:可能与喉返神经被手术损伤或套囊压迫有关。
(6)杓状软骨脱位:多为喉镜片置入深环状软骨后上提喉镜引起,治疗上应尽早行脱臼整复,或环杓关节固定术。
(7)喉水肿或声门下水肿:多见于小儿麻醉,原因包括导管型号过大、喉镜或导管引起的损伤、插管和手术中颈部活动过多、导管留置期剧烈的咳嗽、现存或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等。预防措施为为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包括保暖、吸入湿化氧、雾化吸入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若梗阻严重并持续存在,则考虑再次插管。
(8)上颌窦炎:多发生于经鼻插管后,鼻窦炎和中耳炎更常见于长期经鼻插管的患者。
(9)肺部感染:不一定由气管插管引起,口鼻咽腔内细菌一般并不存在于气管内,良好的口腔卫生及治好龋齿可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10)其他:包括声带溃疡或肉芽肿,喉或气管狭窄,很少出现于短期气管内插管的围术期。
七、注意事项
(1)气管导管的选择应按照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决定。
(2)插管时应暴露良好,视野清楚,操作轻柔,防止损伤。
(3)导管置入后立即确认其位置,防止误入食管或支气管。
(4)困难插管的患者无通气时间不宜过长,切忌反复试插。
(5)牢固固定导管,及时清理气管内分泌物,确保其通畅。
(6)套囊充气≤30mmHg,长时间留置导管则每4h短时放气。
(7)钠石灰使用期限为8h/kg,应注意其效果并及时更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