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至1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连续发生4起患者在施行麻醉术过程中和麻醉术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不良事件,引起了当地各界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密切关切。
总体上来说,医院应该是很安全的地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或医务人员难免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某种过错,这种过错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损害,并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因此,认识、分析这种过错的发生,并采取策略来减少或避免这种过错的发生,对于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患者安全概述
自1858年John Snow首先报道麻醉死亡事件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此后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麻醉相关死亡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布了著名的《哈佛医疗实践研究》。一份对医院服务中差错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损失等的系统报告。报告分析了纽约州30000个出院患者中发生的医疗差错类型及严重程度。该研究发现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曾经因为医疗管理方面的原因而遭受伤害的比例为2.9%。后来美国的其他几个州也开展了类似的大样本研究,结论相似。更令人震惊的是,研究发现这些伤害中≥50%是可以预防的,即使是由于医疗方面的差错而引起的。
1994年,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位健康专栏作者Lehman B因服用过量化疗药物而死于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在其后的两年时间内,美国国内又发生了多起类似的悲剧事件。这些事件都在第一时间内登上了全美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开始讨论医疗服务机构是否足够安全这个问题。美国的各有关机构也都开始了他们各自在这个问题方面的努力。
1996年美国健康保健促进研究所启动了“减少药物不良作用项目”。这个项目表明大多数错误是可以通过解决“系统性问题”来得到解决的,而仅仅谴责个人或质疑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则于事无补。1997年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启动了一项资源报告政策。
病人安全问题真正被国际社会广泛认识和重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是人就会犯错,创建一个更安全的卫生系统”。该报告估计美国医院中每年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的患者在4.4万~9.8万人之间,而许多专家认为此估计较为保守。这份报告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引起各国和WHO对患者在医院中的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2002年1月,WHO执行委员会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同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WHA55.18决议,号召会员国对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关注,并呼吁各成员国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改善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2004年9月WHO在中国上海召开了全球患者安全联盟日活动。同年11月WHO在每股纽约正式启动了全球患者安全联盟。2009年WHO启动了手术患者安全信息核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2009年的一项调查指出其患者中有15%曾被误诊,美国每年大约有21.5万人死于无意识的医疗失误。我国对与患者安全问题尚未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增加。但在我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服务系统的同时,尤其是2003“非典”之后,医患纠纷也日益增多,层出不穷。受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患方,当事医务人员甚至真个医疗机构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广泛深入地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二、患者安全与医疗差错
解决患者安全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医疗差错的预防。而要预防医疗差错,首先要认识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可以定义为:“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效果的一项或一系列行为组合”。在这个定义下,医疗差错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产品缺陷方面
(1)药品:药物和各种生化制剂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消毒制剂未达到相应的浓度、使用假药或劣药、药品中含毒物质含量超标等。
(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如放射性设备对人体的影响、陈旧设备等。
2.服务质量方面
主要表现为诊断、治疗、预防及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差错。其他常见的系统性过程如火灾、废弃物污染等。
在界定医疗差错时,必须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所引起的一些问题区分开来。例如青霉素皮试阴性但注射时发生过敏反应的现象不属于医疗差错,但是医院对于这种情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紧急处理措施,控制和预防其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