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点学科管理

重点学科管理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院逐渐呈现出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多学科协作的发展趋势。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则直接反映医院的实力和学术地位,始终是医院建设与管理的重点。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院逐渐呈现出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多学科协作的发展趋势。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科建设。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则直接反映医院的实力和学术地位,始终是医院建设与管理的重点。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1.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1)推动医学进步与发展。

(2)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3)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

(4)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2.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

(1)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打造服务品牌,实现重点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医院的协调发展。

(2)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人才基地,培养高技术能力和高学术水平的学科专业人才,建立学科间相互渗透、人才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重点学科建设应以政策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标,以竞争为动力,使学科的人才培养规模明显扩大,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学科对医院建设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加,学科的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形成重点学科建设的鲜明特色。

重点学科的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学科特色为基础,市场需求为根本”的导向性原则。

(2)坚持用开放的理念搭建更高的平台的原则,为“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坚持以创新思维指导自身学科发展的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整合的过程中提高,在改革的尝试中创新。

(4)坚持指导与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财务监督的原则,按计划使用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三、重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

第一,坚持高标准、严考核、慎重决策、择优选择的原则。

(1)着眼长远,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重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创造力最佳的年龄段为30~50岁,峰值年龄为37岁。从优秀中青年人才中选拔学科带头人,是医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根本举措。

(2)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标准。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都比较全面完善。

(3)重点评估组织协调能力。善于调动不同人才的积极性和团队整合能力,勇于管理、善于决策、精于分工、巧于组织。

第二,创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热爱专业、严谨治学,善于吸引和聚焦人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学风正派,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有敏锐的观察和理论概括能力,能担当学术群体科研、教学的指导人,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以正派的学风影响团队。

(3)具有探索医学科学求知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有解决重大复杂技术问题的才能;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和战略思想,善于瞄准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突破点,用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4)勤于管理,善于组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有全局观念;具有协作精神,善于引导激发机体智慧和发挥集体创造力,协调团队开展协作研究,能与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和谐相处。

(5)对培养人才有热情,有比较科学的带教方法。

(6)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能承担强度高的工作。

第三,将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纳入学科发展规划,并创造条件按照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定期进行考核,以督促其在学科发展中发挥更高效能的作用。

四、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一段时期内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和重大措施的总体设想,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

第一,规划的制定应体现出先进性、可行性和创新性,重视并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着重处理好4种关系。

(1)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2)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3)交叉和独立的关系。

(4)长远和短期的关系。

第二,规划的内容应明确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组织实施是重点学科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能否有效得以实施并产生预期效应,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程度。

(2)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队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各级管理部门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协作程度。

(4)对学科建设过程进行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工作。

(5)其他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设施保障。

总之,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应以医院的全局为出发点,总揽全局,整体推进。对建设过程中存在、发现的影响学科发展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

五、三甲医院麻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曾因明教授等对三甲医院麻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及管理做了重要探索,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全学科具备≥3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开展与重点专科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医学科学研究,并有相应的厅级以上课题科研项目支撑。5年内有排名第一的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或更高奖励,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多项。

第二,专科公用设备、专科专用设备和专科基本实验设备齐全,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各项设备在业务开展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专业人才呈现梯队发展。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达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及结业考核或获得学分率达标。

第四,行政管理组织落实,按期实现科室规划目标和年度目标,群众对重点专科服务的满意度≥85%。

第五,3名学科带头人具备正高级技术职称,学科工作人员对其综合满意度≥90%。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担任省级及以上学会相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2)近3年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3)近3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成果奖。

(4)近3年获得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

(5)近3年每年应邀参加二级以上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10次,其中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4次。

结语:各级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规范制定自己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落实,将麻醉学科建设成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重点临床学科,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