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毛鹏飞[1]申铭洋[2]李宇[3]尚沂桦[4]
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是一种民间金融形式。与银行借贷相比,民间借贷更方便、快捷、门槛低,不仅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是一种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2011年国庆前夕,正拟在A股和H股上市的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18年的企业生命戛然而止。从2011年3月至今,温州已有80多家企业发生老板失踪、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2011年9月以来,更高达25起,其中包括信泰集团、三旗集团、波特曼、江南皮革等一批知名民企。目前,这一名单仍在不断扩展。一场由民间借贷风险传导至实业的危机正在爆发。2011年9月底,温州市委、市政府紧急召集工商业、银行业、担保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频繁开会,密集出台行业倡议书,以保卫温州中小企业。温州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9月28日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并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希望通过疏堵并举,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然而,温州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在银根紧缩、民间资本投资无路的背景下,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都已成为借贷风险高危区。
因此,探索分析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象,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对其走出经济困境并避免其他地区重蹈覆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
纵观温州民间借贷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温州的民间借贷与创业初期相比较而言,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已然变了味道,这无疑埋下了民间借贷危机的隐患,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原因之一:生产成本上升,利薄企业变亏损。
2011年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税负过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据温州经信委报告显示,许多企业年前接的订单还没做完就已经亏损。情况稍好的行业企业还能够全身而退、停产关门,或减产停工勉力维持;本来就利薄的行业比如制鞋、不锈钢、人造革等,更是已发生多起老板“跑路”的事件。本来生存困难的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利润微薄的企业只能面临破产。
原因之二:紧缩的货币政策成“导火索”。
实际上,自2010年10月份以来,由于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以及宏观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成本快速上升。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指标来看,资金利率水平已经上升到历史罕见的高位,比如2011年9月短期票据贴现利率就一度达到了12%、13%,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
当人力、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涨时,以成本和价格优势取胜的温州民营制造业本就举步维艰,而货币政策的紧箍咒造成的融资难,又成了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家银行几乎是“追着企业的屁股”要给贷款。当时,大多数企业的考虑也过于乐观,从银行贷款后投向技术升级、规模扩张、扩展经营范围。一两年后,当这些基础建设基本完成,需要资金投入生产、产生效益时,银根却在这时收紧了。一放一收,无疑绷紧了企业的资金链。
原因之三:中小企业融资难、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尽管相比民间借贷,银行的借款成本要低许多,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已从去年的基准利率上浮了10%至30%,提高至基准利率上浮70%左右。在银根紧缩的形势下,短缺的信贷资金和旺盛的借款需求,让中小企业的融资前所未有地困难起来,民间资金也格外活跃起来,派生出一种依附于银行、又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间接融资模式。利润很低的中小企业,是绝对不会去借利滚利的高利贷来投入经营的,而小额贷款公司手中的资本金,相比温州民间资金总量,简直是九牛一毛,所以非常时期,大多数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只能找担保公司或者典当行,以较高的利率进行短期的资金周转。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有技术上的原因,比如能够提供的合格担保品比较少、没有长期健全的信用记录、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使得无论在银行体系中,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它们的融资都要较大企业更为困难。另外,房地产投资项目、基建项目,对信贷资金投放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每一次紧缩,民营企业都会因配额、规模控制等原因被排除在正规信贷市场之外。历史上的数次宏观调控,使得这一问题更为尖锐地暴露出来。信贷、融资市场上的筛选机制,迫使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融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利率双轨化越来越突出。
原因之四:小企业的投机行为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民间资本的热钱化,这是一个根本问题直接导致了温州炒房团,炒煤团的大量出现。温州一方面资金量大,民间资本超过6 000亿;可另一方面,又严重缺钱,民营中小企业贷不到钱,只好走进高利贷的市场。温州几乎“全民放贷”,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2011年二季度报告,温州约89%的家庭个人和60%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且年息处于24.4%的高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收紧银根,向银行借贷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需要用钱的企业主便转向民间高利贷,但是,随着银根继续收紧,房价也开始下跌,借钱的人不能再靠炒房等获取高额利润。还不起高额利息,放贷的人收不回投资,欠银行的钱也还不上,小企业的投机愿景落空,最终使得实体经济空心化,企业难以维持而破产。
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规模虽小,但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首先,从2011年4月初至2011年9月25日,被报道的温州“跑路”老板已经达到24人,意味着有至少24家民营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等,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大量的失业群体。这种由于经济周期的萧条引起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就业问题将是温州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面临的巨大挑战。
其次,长期以来,民间融资在中国经济金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去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由“宽”变“紧”,而融资需求却未见降温。在资金出现结构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催生了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其参与者不仅有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而且大量无融资牌照的担保公司、寄售行、典当行也参与其中。民间高利贷的泛滥反映了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银行体系的安全。
再次,随着大量民营企业的倒闭破产,大量的员工失业,也直接导致了纳税人的减少,从而导致当地政府税收的减少。不仅如此,这也加重了社会福利的重担。
最后,民间借贷是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体系效率提高的关键以及推进金融市场化的主要力量。如若放任不管,任由市场调节,一旦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则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民间金融体系的崩塌。
三、修复失衡金融生态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事件后续处理,应发挥地方政府主流作用。地方政府应在此次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债务重组中,地方政府就需要积极出面协调。企业破产、资产处置、债权补偿等,都需要地方公安、司法、工商和税务部门的配合。另外,如果企业资产处置以后仍然无法弥补拖欠职工工资等应优先受偿的项目,地方政府以有必要出资弥补缺口、维护社会稳定、完善职工善后保障工作。
如果大量的中小投资人参与了民间借贷,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讲,政府出面弥补他们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说中小投资人自身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政府毕竟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在补偿的同时,为了避免道德风险、避免政府未来一次次被拖入重组和救助中,必须加强监管。另外,监管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尽快出台关于解决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办法以及失业人员尽快就业的解决措施等。
第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在民间融资市场,存在
大量信息和外部性相关的市场缺陷,这就为政府介入奠定了基础。但过多的政府介入又抑制了金融效率和经济增长。民间融资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主体金融未及的地方充分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它是一种自发的、非正式的融资形式,在法律不健全和信用评价制度尚未完善的条件下,不规范、低效率的状态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而,政府对民间融资要有正确的态度,不仅仅看到民间融资分散、隐蔽、交易无序导致的巨大风险,更要看到民间融资这种形式存在的合理性。相应的,政府的角色应定位于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在公平、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利贷”是一个老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不理。特别是当前热钱泛滥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不仅能够使资金在供需双方实现高效配置,成为过剩的流动性防洪蓄水的资金“池子”,而且从长远看,也能为中国经济从当前靠政府投资的外向拉动转化为靠民间自发投资的内生性增长方式提供有效的平台。
四、总结
民间融资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一种体制外的资金融通活动,在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不愿意涉及或没有涉及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民间融资的隐蔽性、盲目性和松散性,决定了规范、发展我国的民间融资,要有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明确民间融资的地位、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的政府管理制度。只有公开的、合法的、有效的民间融资才能为金融创新积累经验,才能为我国金融业对内开放奠定基础,才能成为主体金融有益的补充,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梅.民间融资的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2]蒲祖河.温州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协同演进的动态分析[J].企业经济,2003(5).
[3]潘力.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J].经济,2012(1).
[4]郭昊.民间资本借贷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例[J].经济,2012(1).
【注释】
[1]毛鹏飞、申铭洋、尚沂桦,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2]李宇,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
[3]毛鹏飞、申铭洋、尚沂桦,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 0 1 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4]毛鹏飞、申铭洋、尚沂桦,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 0 1 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