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2~3周。临床上,支原体肺炎症状较轻,可有头痛、咽痛、发热、咳嗽、咳痰等一般呼吸道症状,常导致气管支气管炎。某些患者可见弥漫性肺泡损伤伴透明膜形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或间质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持续损害。
支原体(mycoplasma)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为缺乏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2~3周。此外,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可导致围生期肺炎,并与绒毛膜羊膜炎及3月龄婴儿的肺炎相关。
临床上,支原体肺炎症状较轻,可有头痛、咽痛、发热、咳嗽、咳痰等一般呼吸道症状,常导致气管支气管炎。病变早期的胸片显示间质性肺炎,肺部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其后发展为近肺门及下叶的斑片状或模糊均匀的阴影。高分辨率CT显示小叶中心性实变及直径1cm的肺泡影,支气管及细支气管造影显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毛玻璃样影,提示实变区周围肺泡的不完全性填充。
支原体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抑制纤毛活动并破坏上皮细胞,并产生过氧化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导致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肿胀、溶解及坏死脱落。本病很少致死,病理学改变主要为显著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及间质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支气管及细支气管腔内见多量多形核白细胞、黏液、纤维素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由于肺段或亚段频繁发生肺不张,常可导致气道阻塞。某些患者可见弥漫性肺泡损伤伴透明膜形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或间质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持续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