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噪声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其对听觉的损伤不同于稳态噪声。许多实验及现场研究表明,同等水平的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显著大于稳态噪声,并认为这可能是脉冲噪声能够引起机械性损伤的缘故。爆震后听阈升高,毛细胞大量缺失。毛细胞损伤越重,ABR阈移也就越明显,在爆震后3周上述损伤依然明显。不同的实验发现爆震后耳蜗毛细胞缺失的具体部位有所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爆震声的频谱特性有关。在常规武器发射或爆炸时,耳蜗损伤一般以第2圈最重,第3圈和底圈次之,顶圈损伤最轻;各排听毛细胞损伤的程度,则以第3排外毛细胞损伤最重,第2排次之,第1排又次之,内毛细胞损伤最轻,甚至无损伤。而中等强度的工业脉冲噪声引起的耳蜗损伤,主要发生在外毛细胞,以第3圈中第3排较重,其次是第2圈第2排。表面观察可见外毛细胞静纤毛缺失,毛细胞皮板融合,形成团状凸起(图18-4A)。严重的损伤还可以引起外毛细胞和Deiters细胞的缺失(图18-4B)。爆震后发生耳蜗损伤的上述特点,可能的机制为声刺激对耳蜗基底膜中部的振动幅度最大,外毛细胞尤其是第3排外毛细胞靠近耳蜗基底膜中部,受到的机械性损伤最为严重,而内毛细胞位于耳蜗基底膜内侧,靠近骨螺旋板,振动幅度最小,不易受到损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毛细胞凋亡是脉冲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死亡的启动方式,作为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的细胞线粒体在细胞死亡方式的选择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脉冲噪声暴露后的早期,细胞能量代谢系统轻度受损,毛细胞以凋亡性死亡方式为主。脉冲噪声暴露后3h,一些细胞内ATP含量严重减少时,细胞发生坏死。
图18-4 耳蜗毛细胞损伤
A.第2圈外毛细胞静纤毛缺失,毛细胞皮板融合,形成团状凸起;B.强噪声暴露后耳蜗螺旋器外毛细胞和Deiters细胞的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