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制作

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制作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膜迷路积水产生原因的动物模型有内淋巴管阻断及内淋巴囊填塞法、注射血管加压素法、免疫法、两相法、单纯注射醛固酮法等。形态学观察提示可诱发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甚至出现不可逆病理的改变。该方法可致双耳膜迷路积水,但相对造模时间长。综上所述,各种常用的膜迷路积水动物造模方法,各有特点,且原理不同,在研究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膜迷路积水模型。

梅尼埃病的基本病理表现为膜迷路积水(图26-1),通过某种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探讨其病因和致病机制,是了解梅尼埃病发病机制、探索其治疗途径的主要手段。目前关于膜迷路积水产生原因的动物模型有内淋巴管阻断及内淋巴囊填塞法、注射血管加压素法、免疫法、两相法、单纯注射醛固酮法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每种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不同造模方法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

图26-1 豚鼠耳蜗膜迷路积水后前庭膜向前庭阶膨出,外毛细胞缺失(×125)

(解放军总医院孙建和赠图)

(一)内淋巴管阻断及内淋巴囊填塞法

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的机械阻塞可阻断内淋巴从前庭暗细胞和血管纹的边缘细胞纵向流入内淋巴囊,从而导致内淋巴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1965年Kimura等首先通过破坏豚鼠、猴、猫等动物的内淋巴囊或阻断内淋巴管造成膜迷路积水,发现豚鼠积水发生率最高,且积水程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病理改变以顶圈最重,其积水发生率1周约58%,2~4周约78%,1~2个月为100%,平均为80.3%。Albers等报道术后1个月,仅顶圈少量毛细胞缺失,并且多为第3排外毛细胞,术后2个月外毛细胞缺失加重,并有向底圈扩展趋势,且内毛细胞亦出现缺失。具体方法为动物取俯卧位,枕后切口,手术显微镜下磨除部分枕骨,暴露硬脑膜及乙状窦,将乙状窦推向中线后可见内淋巴囊所在的骨裂隙及前庭导水管的龛,用金刚钻磨除内淋巴囊所在的位置并向深处磨除部分骨质。也有学者用骨蜡填塞于内淋巴囊所在骨龛或三氯醋酸烧灼之,即可阻塞内淋巴囊和部分内淋巴管。此方法积水发生率高,且其具有梅尼埃病患者相似的电生理变化,但也存在手术难度较大,积水产生周期较长等不足。目前此造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为最常用的造模方法。

(二)注射血管加压素法

研究表明梅尼埃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其血清中的血管加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AVP)高于正常人,提示AVP在梅尼埃病的致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Mees用膜染色法证实耳蜗内存在血管加压素受体,分别为V1和V2两种亚型。1998年Kumagami等通过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2h后处死豚鼠发现40%(8/20)的动物出现轻、中度积水。Takeda等通过在豚鼠背部皮下植入微泵,缓慢持续给予血管加压素,1周后经组织学检查发现豚鼠耳蜗底圈、中圈甚至顶圈轻、中度积水。国内学者韩红蕾等通过将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给豚鼠腹腔注射,造模组10只豚鼠有6只豚鼠内耳中产生了膜迷路积水,成功率为60%。此方法验证了AVP可能在梅尼埃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免疫法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内耳能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膜迷路积水与自身免疫有关,特别是与内淋巴囊的局部免疫反应具有密切关系。Alleman等用钥孔虫戚血蓝素(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致敏豚鼠,然后在内淋巴囊注入KLH,5~7h后耳蜗基底圈开始出现积水,2~7d耳蜗各圈积水快速发展并发展到最大限度,2~8周积水渐渐减少。国内学者王红生等,用酵母多糖活化豚鼠血清中的补体,将其上清液行豚鼠颈动脉注射,对受试动物进行听功能和形态学观察,其中7耳(7/20)发生了轻度积水。Lee FP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已致敏的20只豚鼠内淋巴囊,其中11只出现积水。但总体来说,免疫法致膜迷路积水的发生率较低,且不稳定,观察周期较长。

(四)两相法(两期法)

1997 年,Dunnebier报道了两期法形成膜迷路积水的豚鼠模型。先经后颅窝入路破坏内淋巴囊远侧端,术后第3周起予腹膜内注射肾上腺皮质醇醛固酮(aldostrone),3周后全麻下处死。形态学观察提示可诱发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甚至出现不可逆病理的改变。88%耳蜗中圈及底圈积水最重,这可能与底圈至顶圈的Na-K-ATP酶逐渐减少有关。Na-K-ATP酶可导致内淋巴K分泌增加和内淋巴增多。两期法形成膜迷路积水的豚鼠模型既有阻塞内淋巴管的缓慢积水过程,也有因醛固酮诱发的急性增压,可模拟多种梅尼埃病的症状。

(五)单纯注射醛固酮法

受Dunnebier两期法的启发,2002年蒋子栋等应用腹腔注射醛固酮诱发膜迷路积水,结果1个月时皆为双耳轻度膜迷路积水,2个月时皆为双耳中、重度膜迷路积水,且积水发生从底圈开始。该方法可致双耳膜迷路积水,但相对造模时间长。

综上所述,各种常用的膜迷路积水动物造模方法,各有特点,且原理不同,在研究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膜迷路积水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