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省攀枝花市校车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川省攀枝花市校车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调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对攀枝花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中小学校车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地纠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次实践活动的调查地点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相关学校、居委会、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等。而仅有46.24%的市民了解国务院在发生特大校车事故之后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样也仅有42.47%的市民对攀枝花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比较了解。
四川省攀枝花市校车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四川省攀枝花市校车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闫济民[1]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导致大量农村小学、初中被裁撤、合并,进而使很多孩子上学距离变远;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膨胀,接送孩子除了是家长的负担外,对学校附近交通也造成较大压力。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校车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缺乏发展校车的经验,校车发展呈现徒有其表的假象。如此泥沙俱下的校车发展格局,无可避免地伴生了各种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发生了多起特大校车事故,挑战着无数子女和父母的神经。由此,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通过笔者了解,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自2011年以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校车政策,如加大对校车购买资金的投入,详细掌握校车数量、所有人、驾驶人、运行时间和路线等基本情况,利用“交警队信息平台”实行户籍化针对性管理等。

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是相互影响的,伴随着攀枝花政府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对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和评估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项目从中小学校的角度出发,通过采访在校学生、学校教工及在校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运用调查的方式研究攀枝花市政府在校车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研究有利于发现政府在制定政策中遗漏的方面,并以此检验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萌芽与政策制定者初衷相违背的举措;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以此保障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正所谓教育作为我国的兴国大业,中小学生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本调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对攀枝花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中小学校车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地纠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2)调查对象。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学校教工及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

(3)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5日。

(4)调查方式。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对本次调查的主题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拟定相关题目,争取做到问题的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详尽富有逻辑性;其次,问卷符合相关调查人员的心理规律,做到主次有序。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性别,身份,当前所在的中小学是否存在接送孩子车辆等内容。

调查还采取针对个别人员进行采访调查的形式,即本次项目的调查除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外,还运用个人的采访调查,针对一些学校老师推荐介绍的学生家庭进行寻访。

(5)调查地点。本次实践活动的调查地点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相关学校、居委会、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等。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过程中实际发出25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6份,收回率是74.4%。其中,男性99人,占总人数的53.23%;女性87人,占46.77%。学生、家长、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4.95%、41.94%和23.11%。

1.中小学校车存在过少及过于集中的现象

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在68.28%的中小学校中不存在校车接送学生现象。攀枝花市于2011年登记备案的校车有85台,其中84台为非专用校车,现已停止使用。上述统计已然说明该市的校车数量非常稀少,即使是在其余31.72%的中小学校中,初中、幼儿园和小学存在校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高中学校,其中幼儿园占据绝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攀枝花的校车主要以接送幼儿为主,这一数据说明本市的校车过于集中,造成分布失衡的局面。

2.校车运营分散化引发的资源浪费

通过数据可知,学校与学生的居住地的距离在4公里以外的比例高达55.94%,在2~3.5公里左右的有22.03%。正是这些远距离上学的子女才会考虑校车接送问题。另外,根据统计可知,攀枝花市校车的运营模式有以下三种:父母所在单位派遣车辆接送;一些家长共同租用私人车辆接送;个别民办幼儿园投资购买车辆,自负盈亏,收取费用,规模化管理。相比较以上三种校车运营模式,每种模式都存在利弊,其中最突出的是88.14%的校车只能接送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无疑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据了解一辆校车还存在1/3的空位,这都体现了校车运营模式的不科学,政府并未对校车运营模式做出统一规定。

3.市政府对校车政策的宣传教育不到位,造成市民对政策知悉的缺失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市民对甘肃特大校车事故的关注程度高达78.49%,并根据个人的了解提到诸如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严重超载现象泛滥等看法。而仅有46.24%的市民了解国务院在发生特大校车事故之后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样也仅有42.47%的市民对攀枝花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比较了解。市民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模糊不清,对国家的政策动向没有准确地把握,同样反映出对校车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存在不到位和疏漏的情况。

4.市政府关于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面建设的缺失,造成行政措施无法可依,由此形成的不作为现象

根据统计结果中可知,54.84%的市民认为攀枝花市政府严格依照国务院相关政策的精神进行执行,而45.16%的市民持不同的意见。从访谈和调查的结果看来,约占半数的市民趋同地认为本市政府未对校车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法律化,由此出台的政策缺乏法律强制效应,对执法者滥用职权的抱怨不绝于耳,诸如政府对校车先行及加强校车监管不作为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对此现象更是严厉指责,不仅指出政府主办校车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大部分是所在单位和学校洽谈租用私人车辆,还指出子女所乘校车根本无法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子女到家时间较晚,此现象根源于政府的不作为。被访者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有69.05%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做到校车优先通行。

5.校车财政投入的不透明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掌握校车具体信息等方面执行不到位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0.54%的被访者认为政府能够按照步骤实施所制定的政策,并且没有任何纰漏。另外92.39%的市民指出攀枝花市政府没有透露对校车的财政投入,对于政府一方面强调加大校车财政投入,而另一方面却没有看到校车数量有所增加的局面提出了质疑。换言之,大部分学校没有校车的现象反映出,政府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同样数量比例的市民指出政府在执行掌握校车数量、所有人、驾驶人、运行时间和线路等情况方面的工作上存在不足。

6.政府对校车安全的宣传不到位引发大量家长的抱怨

从统计中可以看到,57.61%的市民指出政府对中小学关于校车安全的宣讲不到位,另有学生家长指出,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只是下达文件,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对政府的精神进行传达,此举难免会出现效用减半的现象。

7.市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诱发大量黑车涌入的局面

在57.61%的市民看来,政府对校车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自身监管无法解决政策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市民指出,正是政府监管的缺失诱发黑车大量涌入的局面,大多数家长在对子女安全表现的忧心忡忡之余也显示了更多的无奈。

三、关于改进的建议

1.加大对校车的投入,建立合理的校车运营模式

在攀枝花市,对校车的使用大部分存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之中。从学校分布状况来看,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密度较大,覆盖范围广阔,学生可以就近入学,然而高中学校的分布比较分散,数量偏少,求学子女所在学校离居住地比较远,因此亟须增加校车的投入。解决财政对校车的投入是首要任务,鼓励学校与政府共同投资方式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学校有合法、规范的校车可供使用。其次,建立合理的校车运营模式。政府牵头设置严格的校车准入机制,防止黑车乘虚而入,选择有信用的企业进行管理,形成统一地规章制度。选择出厂正规、性能安全的校车和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校车司机,并且尽量做到相同片区的学校共同使用几辆校车,减少校车资源浪费。

2.加强对校车政策宣讲力度,多渠道化宣传

政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一直饱受市民诟病,尤其是在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宣传效果。政府加强对校车政策宣传和校车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采用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方式,主要进行本地媒体播报,在公众场合开系列的宣讲会,进入中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等,以此深化市民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校车安全的重要性。

3.确实执行校车先行的政策,做到监管到位

做到校车先行是攀枝花市政府校车政策之一。但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学生及其家长对此不甚满意。因此,确实执行校车先行是政策执行部门应当落实的首要任务,更能够减少发生校车事故的几率。落实此政策的同时,认真做到监管到位更有利于政策的执行。

4.根据国务院制定的《校车安全条例》的精神,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本市政府校车管理政策的法制化,提高其强制性

本次的调查活动中,绝大多数市民反映出的政府不作为或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严重,追根溯源是对于校车政策无法实现法制化,缺乏强制性,容易陷入各方利益博弈之中,引发政府执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产生的不作为。因此,政策的制定者及时实现所制定政策的法制化,有利于减少执行中力度不足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

5.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对在用校车进行检查,保证其稳定运作

国务院出台的新的《校车管理条例》中对校车的要求更高,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拥有一定数量的校车一定会作为招揽更广阔生源的手段,因此,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校车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以保证校车安全的运作,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我国校车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EB/OL].http://www.xiaoche001.com/xcwh/xczzg/2012/0212/20120212152440916963319851112.html,2012-02-12/2012-02-14.

[2]梁波.校车开启时[N].攀枝花日报,2012-2-13.

【注释】

[1]闫济民,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