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硒与小儿肝炎有关吗

硒与小儿肝炎有关吗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休息和营养是小儿肝炎治疗的关键。对于恢复期患儿已无明显症状者或慢性肝炎患儿,不宜过分强调休息,应动静结合。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儿的血硒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血硒含量的下降程度与肝病的轻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大鼠实验表明,慢性肝炎动物的血硒水平降低是导致肝细胞坏死的病因之一。因此,早期、适量的补硒,对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小儿肝占身体的比重比成年人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容易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据报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有40%~70%可成为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携带者;3岁以前水平传播而成带病毒者的则占20%~30%。这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概率较大,感染后会使肝病加重,并促使其向肝硬化、肝癌转化。

临床上婴儿急性肝炎以黄疸型为主,持续时间较短,消化道症状明显。起病以发热、腹痛者多见。6个月龄以内的肝炎患儿发生重型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高热、重度黄疸、肝缩小、出血、抽搐、肝臭是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早期特征。往往在病程第12天前后发生昏迷,昏迷后4天左右死亡。年长儿童以轻型、无黄疸型或亚黄疸型居多,起病隐匿,常在入托或入校查体时发现。

小儿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率高峰在5-9岁,而抗体阳性率的高峰在10-15岁;血清中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阳性率高于成人,肝表面抗原的表达与成人相近,而e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成人。另外2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有肝外系统表现,特别是肾损害,皮肤常见痘疹样皮疹。

休息和营养是小儿肝炎治疗的关键。小儿好动,不知疲倦,一定要用讲故事、听广播、看电视、做游戏、午睡等方法安排好小儿的休息与活动。对于急性肝炎患儿,必要的休息尤为重要。有不少患儿发生重型肝炎,是由于休息不好,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早。待黄疸和消化道症状减轻后,才能逐渐起床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尚须继续注意休息观察一个月。待病情稳定,学龄儿童方可返校复课,且半年内不可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恢复期患儿已无明显症状者或慢性肝炎患儿,不宜过分强调休息,应动静结合。否则,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体重的增加,反而对病的康复和机体健康不利。

合理安排起居饮食,适当注意营养,在小儿病毒性肝炎治疗措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采用“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但也不可过于强调“三高一低”的要求,应根据小儿的消化功能和接受能力,以满足小儿的食欲为原则。尤其是恢复期病儿,应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吃糖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食欲,并可引起腹胀。部分恢复期患儿食欲亢进,自控能力差,应注意控制饮食,不可吃得过多,以防止发生肥胖和脂肪肝。这不仅对肝恢复不利,而且还会带来其他的不良后果。

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儿的血硒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血硒含量的下降程度与肝病的轻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大鼠实验表明,慢性肝炎动物的血硒水平降低是导致肝细胞坏死的病因之一。硒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成分。补硒可提高此酶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对肝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过氧化脂质、自由基等毒性物质,并具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因此,早期、适量的补硒,对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在调配患儿饮食时,要适量搭配富硒食物。如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硒制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