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中毒是指人体内的血液和尿液中铬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从事化工和电镀两个工种的工人,容易铬中毒。电镀时吸入铬酸雾,生产中产生的六价铬化物,可损害人体皮肤及呼吸道,形成很深的溃疡,医生称之为铬疮。铬疮出现后,铬毒素进入人体血液。重者导致肾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很快死亡。国外报道,铬中毒还可能引起肺癌和皮肤癌。铬中毒虽然多见于成年人,但也可能影响下一代的智能和体格发育。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金属铬毒性最小,二价和三价铬的毒性其次,六价铬毒性最大。铬可参与和干扰酶的活性。三价铬和镁离子一起可激活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脱氧酶、凝乳酶、胰蛋白酶。六价铬可抑制尿素酶活性及阻止半胱氨酸酶的氧化作用。当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时可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从而使正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过量的铬还可沉淀核酸和核蛋白,使蛋白质变性。
急性中毒多由于误服六价铬化合物引起。口服重铬酸盐的成人致死量为3克。进食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血便。严重者可产生急性肾衰竭、无尿、黄疸和肝损害,可因尿毒症而致死。
工业生产中一般无急性铬中毒。铬的慢性职业性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和黏膜。手腕、前臂等直接接触部位可发生皮炎。皮炎呈红斑、丘疹或斑疹,有鳞屑,也可表现为湿疹,有明显的瘙痒感。铬酸盐和重铬酸盐可引起皮肤溃疡(铬疮),其特点为形状酷似鸡眼,愈合缓慢,愈合期长达数月,愈合后留有圆形萎缩瘢痕。铬酸雾及铬酸盐粉尘吸入可引起咽喉炎和支气管炎。长期接触铬化合物者易患消化道溃疡、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轻度的肾损害。对铬过敏者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急性口服中毒时,应立即用1%亚硫酸钠溶液或温水洗胃,输液以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护肝肾功能,防止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严重的急性肾衰竭时,应进行透析治疗。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或肌内注射二巯丙醇磺酸钠,均可促使铬的排出,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若发生皮炎可采用氟轻松软膏或5%硫代硫酸钠软膏局部涂抹。铬溃疡可先用10%抗坏血酸溶液湿敷,然后用5%硫代硫酸钠或5%二巯丙醇软膏涂抹局部。
预防措施:生产和使用铬及铬化物的工厂车间应改进设备和操作方法,尽量减少接触机会。电镀槽应安装槽旁抽风装置,酸液面上可放置液状石蜡、泡沫塑料小球等以阻留酸雾逸散。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操作时应穿防护服,使用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严重的咽喉炎、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和肝、肾功能不良者均不宜从事铬化物的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