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协助监测血容量。
2.指导补血补液,预防血容量短期内急剧增加导致心力衰竭。
3.及时发现心脏压塞。
4.判定心功能,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适用范围】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尤其循环功能不稳定者。
【操作步骤】
1.护士查对医生下达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医嘱。
2.准备物品,三通2个、延长管、1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输液器、压力管。
3.注射器抽取10ml生理盐水。
4.连接2个三通,三通前后两端分别与延长管和抽好液体的注射器相连,第二个三通侧端接测压延长管,排气。
5.将一瓶生理盐水与输液器相连,排气后与第一个三通侧端相连。
6.将第二个三通的另一侧端与测压计相连。
7.延长管接大静脉输液管,固定。
8.患者取平卧位,测定零点位置,测压计零点与患者右心房保持同一水平,将压力计固定在床头或床尾。
9.将注射器内的生理盐水注入测压管内,液面高度应比估计的高出2~4cmH2O,转动三通使测压计与大静脉相通,测定中心静脉压力。
10.当静脉测压管中的液面只有波动,不再继续下降时,压力板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静脉压。
11.测压后,转动三通,使输液通路与大静脉置管相通,保持管路通畅。
【注意事项】
1.测量中心静脉压时,患者通常取平卧位,零点位置与患者腋中线第四肋间在同一水平。体位改变时,应重新测定零点。
2.测压时应排尽管中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栓塞及影响中心静脉压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3.中心静脉压管道应避开血管活性药物的通路,以防引起血压变化。
4.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中心静脉压时,要采用持续冲洗装置,以保持测压管道的通畅。
5.应在患者平静时测量中心静脉压。患者深呼吸、咳嗽、腹胀、烦躁、使用呼吸机及使用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时,对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值均有影响。
6.管道不畅,管道打折,管道内有血栓、杂质会加大管道压力,使中心静脉压测量值偏高;管道衔接不牢造成漏液,则中心静脉压测量值偏低。
7.保持局部皮肤穿刺处无菌,防止感染。每24h更换1次测压管。
8.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
9.如果中心静脉压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不得延误。
10.按规定进行感染监测,如有感染立即拔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