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患者的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和反射情况,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适用范围】 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监测指标】 意识(Glasgow评分)、瞳孔、生命体征、局部症状、颅内压
【监测方法】
1.意识
(1)意识水平的评估方法:Glasgow评分(GCS)是国际通用的昏迷分级。护士通过呼唤患者的名字,简单的对话,用手拍打患者的面颊,压迫眶上神经,刺激角膜等反射,判断患者意识状态。评分方法见表。GCS总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为3分。总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重,总分在8分以下者表明昏迷。
GLASGOW评分
(2)意识障碍的临床评估
嗜睡:患者呈睡眠状,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正确回答问题,按吩咐动作。
朦胧:手拍、捏患者皮肤或压迫眶上缘,患者可睁眼,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不能按吩咐动作,刺痛定位或躲避,常伴谵妄和躁动。
浅昏迷:即轻度昏迷,反复呼唤偶尔能睁眼,不能回答问题,手拍、捏患者皮肤或压迫眶上缘有逃避动作,深浅反射存在。
中度昏迷:常有躁动,强烈刺激反应迟钝,角膜和吞咽反射存在,手捏患者皮肤上肢呈屈曲状或过伸状。
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全部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2.瞳孔 正常人双侧瞳孔等大,呈圆形,直径2.5~4.5mm,对光反应灵敏,<2mm为瞳孔缩小,>5mm为瞳孔散大,用电筒光照射,观察瞳孔是否收缩及收缩速度,判断瞳孔的对光反应。
(1)一侧瞳孔缩小:小脑幕切迹疝早期可出现,继而瞳孔扩大。
(2)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脑桥出血或阿片类药物中毒,亦见于脑室或蛛网膜下隙出血。
(3)一侧瞳孔缩小伴眼睑下垂:交感神经麻痹所致,见于Horner综合征。
(4)双侧瞳孔不等大,大小多变:见于中脑病变。
(5)双瞳孔不等大,恒定:既可是中脑受压,亦可是视神经或动眼神经直接受损伤的结果。
(6)双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障碍:见于中脑严重损伤,为生命末期症状。
3.生命体征 见多功能监护仪显示。
4.局部症状 观察视力、视野、肢体活动、语言、尿量来判断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5.颅内压监测 见颅内压监测。
【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并详细记录,及时施行治疗措施。
2.观察瞳孔时需要了解是否应用罂粟碱或阿托品类药物,有无动眼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3.监测体温时应注意区分中枢性高热和感染性高热,以采用有效降温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