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用物。床旁备氧气湿化瓶、吸氧管、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盘(换药碗、血管钳、弯盘)、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湿化液、呋喃西林液,必要时备抢救物品。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安静、温湿度适宜,撤除地毯,注意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
3.保持气管插管的位置适当
(1)气管插管后应拍胸片,调节插管位置使之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
(2)记录插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经鼻插管者应从外鼻孔测量。
(3)导管固定牢靠、避免移位: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深度,避免导管移位,外露长度应每班测量1次并交班。
(4)选择合适的牙垫,应比导管略粗,避免患者将导管咬变形。
4.防止导管脱出
(1)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对神志清醒者应讲明插管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2)加强监护:注意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给患者变换体位时,床旁至少有1名医师或护士,注意调节好呼吸机管路,以防拉出气管导管。
5.保持患者头后仰位,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每2h1次,每次0.5~1ml,痰黏稠时可随时滴入或遵医嘱行超声雾化吸入。
7.做好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护理应由2人配合进行,每天更换固定胶布或寸带,污染时及时更换。一人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做口腔护理,更换胶布、寸带、牙垫。做口腔护理前先吸净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然后再做口腔护理。操作结束,核对导管的位置,做好记录。
8.加强气囊管理
(1)高容量低压气囊应12h放气囊1次,每次3~5min,气囊压迫气管黏膜过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气管黏膜损伤,甚至坏死。
(2)放气囊前先清除气囊上分泌物,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净口鼻腔内分泌物;放气囊时气囊以上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同时经导管吸引。
(3)气囊充气压力不要过高,气囊压应保持在15~25cmH2O。
9.预防和控制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后应更换吸痰管,吸引器长管每周更换消毒1次,吸痰盘每日更换1次。定期取气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必要时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房间定时做空气培养,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
10.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检查导管有无阻塞。
11.定时翻身、叩背,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
12.加强皮肤、背部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