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沿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坐骨神经通路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属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经筋病症。腰部闪挫、劳损、外伤,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衣着单薄、汗出当风等原因,均可使风寒湿邪入侵腰腿部,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本病的临床表现除下肢放射性疼痛外,患肢活动受限,不能下蹲,不敢伸直,常呈保护性体位,身体向健侧倾斜;因为腰椎病变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都会由于腹压的增大使疼痛加重。腰骶部、脊柱部常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针灸科临床有一种很简单、很明确、也很实用的分型方法,主要根据疼痛放射的路线,沿大腿及小腿后缘疼痛一直放散到足踝、足背、足趾的为“足太阳经型”,此型多属“干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好,疗程较短;沿大腿后缘以及小腿外侧疼痛一直放散到足踝、足背、足趾的为“足少阳经型”,此型多属“根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差,疗程也较长。
腰椎X线片、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法则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2.处方选穴 主穴取环跳、阳陵泉二穴。足太阳经型加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经型加风市、阳辅、悬钟、足临泣。
环跳: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2/3交点处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1寸左右的凹陷中
殷门:大腿后方正中,臀横纹中点(承扶穴)下6寸
委中:在腘窝,腘横纹中点
承山: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人字纹下凹陷中
昆仑: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
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立正状态下中指尖所达之处
阳辅:足外踝高点上4寸
悬钟:足外踝高点上3寸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第4、5跖趾关节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穴位处方中的两个主穴,环跳是足少阳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属于胆经,为“筋之会”穴,舒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其他均为循经取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兼有腰痛者,可按上一节“腰痛”处理。
3.操作方法 在腰部和沿下肢放射疼痛的部位用皮肤针循经叩刺或使用皮肤滚针从上到下循经滚刺10~15分钟,以出血为佳。每日1~2次。
友情提醒
1.皮肤针叩刺或滚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如因肿瘤、结核等引起者,应治疗其原发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可配合牵引或推拿治疗。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者须卧硬板床,腰部宜束宽腰带。
3.本病经过治疗取得疗效或痊愈后,必须注意善后调理,以防复发。
(1)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腰部及下肢感受寒凉。
(2)起床动作应按先侧卧、后起坐、再下床3个步骤来完成。
(3)体力劳动之前,应进行一定的肢体活动,重点进行腰、腿关节的活动;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要适度,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如果是长期从事腰部负重和弯腰工作的,应经常用阔腰带护腰;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独自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要均匀,切勿过猛;二人以上的协同劳动,要配合默契,防止扭伤。
(4)体力劳动刚结束时,不可用冷水洗身,防止出汗后体虚感受寒凉,要用温水洗浴或擦身;之后可进行腰腿部自我按摩,以减轻腰腿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5)如发觉腰部和下肢有酸痛感,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以防病情反复或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