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即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半身不遂伴口角㖞斜、语言不利为主症。属于中医学“中风(中经络)”的范畴。
临床表现为中风之后存留半身不遂、口角㖞斜(不像面瘫的口眼歪斜)。伴有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吞咽困难、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肢体有软、瘫、细、凉、畸五大特征。瘫痪肢体肿胀,肌力下降(0级至4级不等,0级为全瘫,5级为正常),弛缓型瘫痪者肌张力减退,痉挛型瘫痪者肌张力增强。部分病例伴有肩关节脱位、大小便失禁现象。
【治疗方法】
1.治疗法则 同“痿证”。
2.处方选穴 面部基本同“面瘫”(因为只有眼睛以下的瘫痪,所以不必要取眉上的阳白穴);上下肢同“痿证”。
3.操作方法
同“痿证”和“面瘫”。
友情提醒
1.皮肤针叩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尤其对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促进作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是康复治疗的首选之法。
2.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早期可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做被动运动,当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应加强主动运动的康复锻炼;上肢还必须正确使用吊带,注意防止肩关节脱位和手部肿胀。
3.由于中风瘫痪病人病程较长,加之病人大都血压偏高,故治疗中要经常注意血压的变化;避免恶性刺激,消除悲观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被动或主动的肢体锻炼,促使身体早日康复。
4.中风有一定的复发率(复中),而且“一轻、二重、三不良”。所以患者在临床治愈后仍旧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规律性,防止突然感受风寒;时刻保持情绪和血压的稳定,不可过于兴奋、激动和悲伤。万一出现头昏、一侧肢软无力(手拿东西容易掉、走路腿软、容易打晃)、口角和指端发麻等,即为中风的先兆,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曲池、风市、足三里、悬钟(足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等进行皮肤叩刺,每穴每次1~2分钟,每日1次,能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