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以第二、三两支并痛为多,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面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火灼样剧烈疼痛。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和面部肌肉抽搐,持续数秒到2分钟。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外感风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入络,使气滞血瘀;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而生面痛。眼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症;上颌、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症。
【治疗方法】
1.治疗法则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2.处方选穴 以面颊局部和手、足远端穴位为主:四白、颧髎、下关、合谷、内庭、太冲;眼支痛加攒竹和丝竹空;上颌支痛加迎香;下颌支痛加颊车、地仓。
四白:目正视,瞳孔至下1寸,眶下孔凹陷处
颧髎: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下关:耳前颧弓下凹陷中,张口时有骨突起
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偏第2掌骨中点
内庭:足背第2、3趾间纹头端
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攒竹:在眉头凹陷中
丝竹空:眉梢凹陷处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中
颊车:下颌角前方1横指,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地仓:口角外侧4~5分,上直对瞳孔
面部诸穴疏通面部经络之气血,通则不痛;合谷为大肠经要穴,从手走头面,“面口合谷收”,专治面部病症;合谷与太冲相配称为“四关”,可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庭清泻胃经风热之邪。
3.操作方法 面部诸穴和手足部穴位均适宜于皮肤针或皮肤滚针,但刺激强度不宜过大,应柔和、适中;但风热较重者远端穴位合谷、太冲可行皮肤针刺血拔罐法,风寒较重者面部穴位可酌情加(隔姜)灸配合治疗。
友情提醒
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病症,皮肤针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根除原发病。
2.皮肤针治疗时局部穴宜轻刺而时间持久,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在远端穴位行持续强刺激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