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华食疗文化

中华食疗文化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食疗文化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华人历来非常重视食疗。目前,上海已有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儿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百种食疗食品应市。在中华饮食、食疗文化中,较著名的发明有:酒和制曲技术,茶叶、豆腐、盐的制造,羊、狗等动物肉类的烹调,宗教素食、野菜的发掘,养生、食补、食品保鲜、淹制、糖渍、风干、酒浸等,这些都是我国食疗文化的精华。

中华食疗文化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华人历来非常重视食疗。春秋战国时宫廷就设有食医之职,专管帝王食味,确定四时饮食,注意营养,防治疾病。《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搭配﹙合理饮食、混合饮食﹚等食疗原则,又有《景岳全书》“不欲食,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南北朝以前,《神农黄帝》《汤液本草》《吴普本草》《食疏》《食诊录》《食经》《雷公药对》等食疗著作已经出现。隋唐有《摄生服食禁忌》《摄生总法》;唐代孙思邈提出:“凡欲治病,先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唐孟诜《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为《食疗本草》,这是我国首部食疗专著。此外,还有《食性本草》《食物本草》《饮膳正要》《食医心鉴》《千金食疗》等50余部专著共计百余卷。《黄帝内经》载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不伤其正也”。宋元时期御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及《开宝新详定本草》《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本草成书》等食疗专著。当时我国民间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山海经》记述了神农寻找食物。探索食物性味:“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在中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有许多食物性味的论述。明清时期关于饮食食疗的专门著作有《闲居杂录》《饮食须知》《食鉴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其中尤以贾铭的《饮食须知》一书最为详全。贾铭生于元代,卒于明代,其满百岁时,曾受明太祖朱元璋召其颐养天年之法,乃答之为养生饮食,并进呈《饮食须知》一书,受到恩宠赞许。贾氏精通养生之道,对饮食调补尤其在行,其本人亦得力于此而享年106岁,这在当时历史上极为罕见。贾氏在书的自序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善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历观诸家本草疏注,各物皆损益相半,令人莫可适从,兹专选其反忌,汇成一册,俾尊生者日用饮食文化。”综上所述,华人均认为食疗极其重要。

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主张摄食滋养身体,用食药防治疾病,具有疗效作用,食物“祛邪而安脏腹之能也”,应用得当、受益颇深,历代中医名家皆重视养身之道,故其寿命比同代人要长得多,唐代孙思邈寿命逾百岁。近代即拯滋著《食物治病新书》,其后,《食物疗病常识》《补品研究》等书及《食物疗病月刊》等,提倡我国传统食疗,此外,《家庭食物疗法》《疾病饮食指南》等都继承前人经验,各有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食养疗法》,广西南宁郑启明著《食物药与便方》,南京窦国祥所著的《饮食治疗指南》,将古今有关食物治疗的科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及有效单方进行了整理。广东梁剑辉的《古方饮食疗法》、吴熙南的《妇女疾病饮食疗法》,张如俊的《食疗与治病》,以及冯伟、王清《最新食疗治广亩新招》等著作,如雨后春笋,但目前尚缺乏系统全面地总结我国眼病食疗的专著。

另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0世纪初的1913年对食品营养分析和营养状况进行调查;194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营养学学术会议;1945年正式成立中国营养学会。1952年我国首次出版《食物成分表》,这为中华食疗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人们都普遍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天地之间,很多食物,如五谷杂粮、飞禽走兽、山珍海味、河鲜等,皆可入药。据此,就有食疗即药膳之说。在许多情况下,食疗具有药物治疗和防病功效,营养素在生理剂量时有营养功能,但在大剂量使用时就有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中医学非常重视食疗在治疗过程中的功效,药膳是将中医药和中华烹调技术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也起到滋补、强身健体的作用。食疗即药膳,不管其出发点和操作过程如何,其目的都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确保人们身体健康。

近年来,各地均开展食疗探讨,疗效食品和药膳研究工作已迅速开展。目前,上海已有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儿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百种食疗食品应市。有关食疗和药膳著作也纷纷问世,如《中国药膳学》《食疗、药膳》《家常药膳》等,由我国名家编著的《中国食疗学》和《中华临床药膳治疗学》等书系统地介绍了食疗和药膳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我国历史上,上到皇帝、高官,下到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饮食、食疗。但是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需求。

在中华饮食、食疗文化中,较著名的发明有:酒和制曲技术,茶叶、豆腐、盐的制造,羊、狗等动物肉类的烹调,宗教素食、野菜的发掘,养生、食补、食品保鲜、淹制、糖渍、风干、酒浸等,这些都是我国食疗文化的精华。

中华饮食、食疗文化有如下十大特色:

1.五谷杂粮为主食。

2.每天都吃新鲜蔬菜、水果。

3.常吃豆类及豆制品。

4.常吃植物油。

5.饮食清淡,爱喝茶。

6.不喜欢吃冷冻、加工食品。

7.爱好家庭就餐。

8.中国人喜用筷子。

9.中国人用的作料十分丰富。

10.中国人酷爱药膳。

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关于食材的营养学研究和对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使我们对于饮食、食疗的科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中西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既可根据中医理论以食材、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阴阳偏性,也能按照食材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等原理来选择食品。在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更为科学的饮食食疗指导意见,这对于促进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食疗文化博大精深,不愧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