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的症状,反过来它又可以引起全身和局部的病症。
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频次减少,一般少于每周2次,粪便干结,有时大便干如羊粪,3~4天1次,甚或1周1次,由于粪块坚硬干燥,排便时可引起肛门疼痛、肛裂;有时大便虽然排出,但解后也没有很舒畅的快感。
医生提醒
便秘不能仅以次数定论
●每天1次也可能是便秘
有些人虽然每天都排便,但却有排便费力、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有阻塞感、排便需用手法协助、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这是患了便秘。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不能排除便秘。
●每周2次未必是便秘
对于便秘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罗马标准,最新的罗马Ⅲ标准于2006年发布,根据这个标准,每周排便次数2~11次均属于正常。如果单纯是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排出还算畅通,这就不属于便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饮食量逐渐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也逐渐减缓,因此而导致的排便次数减少属于生理现象。如果除了大便间隔时间长外,还伴有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下坠感等,那就真的是患便秘了。
便秘不能以畅与不畅定论
●短暂性排便不畅并非便秘
不少人一旦发现排便不规律就担心自己患了便秘,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对于正常人来说,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需要24~48小时,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一般是1~2天。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人每天或2~3天大便1次,也有一些人一天大便2~3次,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只有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次,并伴有明显排便困难和肛门坠胀、疼痛,或引起了腹胀、腹痛、多屁、食欲缺乏、头晕、乏力等症状,才能称为便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