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因素 脑卒中患者因疾病导致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形成大便量少不足以形成对直肠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卒中昏迷患者,长时间鼻饲流质,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发生改变,缺乏纤维素食物,尤其缺少粗纤维,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减弱,易形成便秘。
2.活动因素 脑卒中发病第1周的患者均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者、肢体活动障碍或偏瘫者,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正是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高风险因素。
3.疾病因素 脑卒中会损害脑的排便中枢,扰乱控制排便反射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功能,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兴奋性降低,将导致肠运动减弱,特别是升结肠的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升结肠和横结肠内的粪便难以向降结肠运动,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以致不能产生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同时,要使患者身体处于低脱水状态,有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因此需控制水分摄入,容易引起大便干结。
4.药物因素 脑卒中患者常需使用甘露醇、呋塞米、钙离子拮抗药、抗胆碱能药物等。呋塞米、甘露醇等脱水药的使用,使组织脱水,致使肠壁细胞对肠道内水分吸收增加,以致大便干结;钙离子拮抗药、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使肠壁肌松弛,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
5.心理因素 脑卒中大多发病突然,多伴有头痛、肢体障碍及其他功能障碍,对预后的担心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这些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减弱,以致形成便秘。
6.环境因素 住院后,周围环境改变,患者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造成排便困难;脑卒中后患者排便体位由坐位改变为卧位,由于体位的改变,增加了排便的困难;排便时间与其他治疗活动相冲突,以致排便时间仓促。再者,有些活动障碍患者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而人为地控制排便感,甚至采用忍耐排便的方法,以致水分被过度重吸收而使粪便干结,久之则易致便秘。还有些卧床患者在床上排便,有暴露隐私的感觉,产生害羞和不安情绪,导致排便困难。
7.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功能减弱,消化系统消化酶分泌减少,腹部和骨盆肌肉无力,敏感性降低,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反射降低,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高龄患者卒中后高发便秘。
◆合理调配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