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llen(1982年)根据损伤机制将下颈椎损伤分六型。
(1)屈曲压缩型(图3-1-8)。
图3-1-8 颈椎屈曲压缩型骨折
颈椎侧位X线片(A)及颈椎CT平扫MPR矢状重建(B)示:C5椎体变形向椎管移位,骨折移位加剧小关节面分离,棘突间距增宽
(2)垂直压缩型(图3-1-9)。
(3)牵张屈曲型(图3-1-10)。
(4)伸展压缩型:双侧椎弓根骨折伴椎体前移,相邻下椎体由于向前移位椎体的作用呈切割状骨折。
图3-1-9 颈椎垂直压缩型骨折
颈椎CT平扫MPR冠状重建(A)示:C4~5椎体纵行骨折线;矢状重建(B)示:C4椎体前缘压缩骨折
图3-1-10 颈椎牵张屈曲型骨折
颈椎MRI矢状T2WI像(A~B)示:颈椎6~7双侧小关节脱位,椎体前移1/2,上一节椎体的下关节突“栖息”在下一节椎体的上关节突上
(5)牵张伸展型:常有“自然复位”现象,X线表现轻微,移位<3mm。
(6)侧方屈曲型。
2.Alexander和Jeroml分类。其法先根据损伤机制分类,后根据病理形态分型。颈椎损伤分类:①过屈性损伤(图3-1-11);②轴向负荷损伤(图3-1-11);③伸展性损伤(图3-1-12)。
图3-1-11 颈椎过屈性损伤
颈椎侧位X线(A)及CT矢状MPR重建(B)示:屈曲暴力及轴向载荷共同作用导致枢椎前下缘骨折并移位
图3-1-12 颈椎伸展性损伤
颈椎MRI矢状T1WI像(A)与T2WI像(B)示:C5~6水平前纵韧带断裂,C5~6创伤性椎间盘突出
3.腰椎损伤的分类
(1)屈曲压缩骨折:临床最常见,占胸腰椎损伤50%。损伤机制:前柱承受压应力,后柱承受张应力,中柱作为支点,椎体后缘高度通常不变(图3-1-13)。
图3-1-13 L1屈曲压缩骨折
腰椎侧位X线片(A)、腰椎MRI矢状T2WI像(B)、腰椎CT平扫3D-SSD矢状重建(C)及MPR矢状重建(D)示:L1压缩骨折,前缘高度减低
(2)爆裂性骨折:压缩骨折的特殊形式,胸腰段最常见。特点是中柱受损,前中柱均崩溃,两侧椎弓根距离增大,椎体后壁骨折片同椎间盘突入椎管(图3-1-14)。
(3)安全带型或屈曲牵开型损伤:常见腰系安全带,撞车瞬间躯体急剧前屈移位,前柱为枢纽,后柱与中柱受牵张力破裂张开(图3-1-15)。据损伤平面分为Channce骨折(损伤通过骨组织的水平骨折)和损伤通过韧带致椎间分离脱位(图3-1-16)。
(4)骨折脱位型:前、中、后柱常同时受损,损伤后果严重(图3-1-17)。
图3-1-14 L4爆裂性骨折
腰椎正位X线片(A)示:L4爆裂性骨折,两侧椎弓根距离增大,侧位(B)示:骨折累及椎体后缘,中柱受损;MRI矢状T2WI像(C)示:L4爆裂性骨折,椎体上半部压缩楔形变并向前后突出,椎体终板完整
图3-1-15 胸椎屈曲牵开型损伤
胸腰椎X线侧位(A)、腰椎CT冠状3D-SSD重建(B)、CT矢状MPR重建(C)、MRI矢状T2WI像(D)示:T12骨折,骨折横径椎板、椎弓根与后纵韧带、棘上、棘间及黄韧带,椎体前缘压缩,中柱与后柱撕裂、张开
图3-1-16 腰椎Channce骨折
腰椎侧位X线(A)与CT横切面平扫(B)示:L2椎体中柱与后柱受牵张力爆裂骨折,前柱压缩
图3-1-17 屈曲旋转型椎体骨折脱位
CT横断平扫示:上下椎体间旋转、小关节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