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骨的淋巴瘤是指起源于骨髓淋巴组织,继发者则系骨外淋巴瘤的骨转移或直接侵犯,通常先出现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组织学上根据是否具有R-S细胞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脊柱淋巴瘤以非霍奇金病多见。淋巴瘤病因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辐射、遗传等有关。
【临床表现】
淋巴瘤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大多表现为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或剧痛,夜间加重。有时表现为放射性痛,甚至截瘫等。白细胞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正常或增高。
【影像技术】
MRI较为敏感。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椎体,表现为地图样溶骨性破坏或虫蚀样髓腔内浸润,X线片有时不易显示。
2.可出现硬化性形成所谓的“象牙质”脊柱(图4-5-4)。椎旁淋巴结可见肿大。
图4-5-4 骶骨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倾向恶性淋巴瘤
骨盆X线平片(A)示:骶骨边界不清,内有密度不均匀阴影状;MRI冠状T1WI像(B)及矢状T1WI、T2WI像(C~D)示:肿瘤向骶骨四周生长,压迫硬膜囊;CT平扫骨窗(E~F)示:肿瘤呈虫蚀样溶骨性改变,侵及椎体,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无骨膜反应和明显软组织肿块,瘤内出现硬化性的“象牙质”变
3.淋巴瘤很少出现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图4-5-5)。
4.椎体外形无改变而肿瘤硬脊膜外呈袖套样生长,甚至伸延数节段范围,此为淋巴瘤特征性改变。
图4-5-5 腰椎非霍奇金淋巴瘤
腰椎MRI矢状T1WI像(A)示:L2椎体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晰,均匀低信号;T2WI像(B~C)示:肿瘤边缘呈较高信号,中间呈较低信号;横断T1WI像(D)示:椎体左侧肿瘤,右侧缘仍可见骨质破坏灶;T2WI像肿瘤信号不均匀增高;增强后(E)示:肿瘤周围轻度强化,瘤体内见斑点状低信号,提示部分硬化性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