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正常骨组织被吸收,而代之以均质梭形细胞的纤维组织和发育不良的网状骨小梁,导致骨硬度改变,可产生畸形或病理骨折。如同时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则称为阿尔布莱特(Albright)综合征。本病临床并非罕见,但发生于脊椎骨者少见。
【临床表现】
本病约60%发生于20岁以前。男女发病为1∶2。80%以上表现为病骨区畸形肿胀。发生于脊柱者,常常出现畸形,亦可有脊髓神经压迫刺激症状。如为阿尔布莱特(Albright)综合征,还可有皮肤色素沉着,呈棕色斑。女性可以有性早熟。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发生恶变,其中以成骨肉瘤最为多见。多发生于病灶的局部。
【影像技术】
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有特殊意义。
图4-10-9 L5左侧横突骨纤维结构不良
腰椎后前位片示:L5左侧横突见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见骨性分隔和硬化边缘
【诊断要点】
病变骨质呈不同程度扩张膨大(图4-10-9)、骨皮质变薄,边缘硬化(图4-10-10),无骨膜反应。其中常见不规则散在的钙化影像(图4-10-11),由于病变处新生骨及钙化分布不同,故透光与不透光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病变中,骨小梁纹理消失或密度减低,呈磨砂玻璃样(图4-10-12),有时可见囊腔样构造。
图4-10-10 T9椎体骨纤维结构不良伴囊变
A~B:CT的MPR矢状重建和横状位见T9椎体中间骨质破坏,周围骨硬化;C~F:T1WI矢状见T9椎体低中混杂信号,椎体见楔形变;T2WI信号仍略低,横状位见T9椎体前部低中混杂信号,瘤周呈界清的低信号带
图4-10-11 C3骨纤维结构不良
颈椎侧位X线片(A)示:C3前方椎体骨结构破坏,密度减低,边缘尚完整。CT平扫横断(B)示:C3右侧椎体骨质破坏、边界光整不锐利,有硬化带,瘤内见钙化;冠状位T1WI像(C)示:肿瘤偏心生长,呈低信号,横状、矢状T1WI像(D~E)示:C3椎体肿瘤为低中混杂信号;T1WI像矢状位GD-DTPA增强(F)示: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切除钢板内固定术后,椎体恢复正常形态(G~H)
图4-10-12 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
1966年胸部正位X线片(A)、1977年胸部正位X线片(B)、1981年胸部正位X线片(C)示:T5~8多根肋骨早期轻度逐渐膨胀,2002年胸部正位X线片(D)示:病变发展至今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磨砂玻璃样,可见骨性分隔和硬化边缘,CT横断位平扫(E)示:见椎体和肋骨骨破坏呈膨胀性低密度改变,周围有骨硬化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