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

时间:2024-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椎管内脂肪瘤可位于髓内和硬膜外,较少见,患者病程长,常常合并低位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该类患者常伴有反复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脊髓栓系综合征或先天性畸形等。X线多数可见明显的椎管管腔增宽,病变部位椎弓根间距加宽,椎弓根变窄,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并发脊柱裂。表皮样囊肿MRI表现为腰骶部短T1的信号;皮样囊肿呈等T1信号,且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异常改变。

【概念】

此类肿瘤包括:皮样囊肿、表皮囊肿、脂肪瘤、畸胎瘤。可发生在脊柱任何地方:髓内或硬膜外。这些肿瘤含有先天性的特征,如皮下脂肪、头发、瘘管、色素等。最常见于胸腰段或腰段。椎管内脂肪瘤可位于髓内和硬膜外,较少见,患者病程长,常常合并低位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源于椎管内皮肤外胚叶的异位组织,多20岁以前发病,以胸腰段相接的脊髓圆锥和马尾部多见。表皮样囊肿囊壁薄而透明,囊内呈豆腐渣样,内含有较多胆固醇结晶,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楚;皮样囊肿壁较厚,基底层含有较多真皮层和纤维组织,内含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的附属结构。先天性的硬膜外囊肿较少见,以10~20岁居多,囊肿多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背侧或旁侧神经后根处,囊内含脑脊液或囊液,囊肿扩大对脊髓压迫症状进展缓慢。

【临床表现】

非肿瘤性肿物往往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根据其所在椎管内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与该部位肿瘤相似的表现,如疼痛、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该类患者常伴有反复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脊髓栓系综合征或先天性畸形等。

【影像技术】

1.X线 可了解脊柱整体形态,同时了解局部椎管管腔的大小、椎弓间距及椎弓发育等情况。

2.CT或CTM 了解脊柱的断层解剖,增强CT能显示肿瘤的血运及肿瘤与主要血管的关系。

3.MRI 显示脊柱肿瘤大小、范围。增强MRI显示肿瘤坏死区范围,与瘤周水肿区形成对比。

【诊断要点】

1.椎管内脂肪瘤 多见于颈胸段或腰骶段。CT可见椎管内边界清楚的脂肪性低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图4-11-1)。MRI呈典型的脂肪信号,T1WI高信号,T2WI上信号略低,边界清楚。常发生在脊髓栓系连接处,脂肪瘤可发生在圆锥髓内或终丝。

2.畸胎瘤 较为少见。肿瘤可生长硬膜外、硬膜内或髓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合并脊柱裂及先天性畸形。肿瘤表面不规整,瘤内常自发性囊变、出血坏死与钙化(图4-11-2)。

图4-11-1 椎管内脂肪瘤

腰椎CT平扫示椎管左外侧脂肪样低密度

3.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 患者腰背部常见皮肤凹陷、多毛、血管痣等皮肤异常。可合并有脊柱裂或颅内感染等病史。X线多数可见明显的椎管管腔增宽,病变部位椎弓根间距加宽,椎弓根变窄,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并发脊柱裂。表皮样囊肿MRI表现为腰骶部短T1的信号;皮样囊肿呈等T1信号,且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异常改变。

4.硬膜外囊肿 病变区椎管管腔扩大,椎弓根变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体背面内凹,椎管前后径增宽,椎板或椎体萎缩。MRI囊肿边界清楚,脊髓受压(图4-11-3)。

图4-11-2 腰椎管内畸胎瘤

矢状位及横断位(A~C)示:L1~2椎管占位,脊髓受压移位,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中T1WI与T2WI高信号提示脂肪组织,T1WI与T2WI低信号提示大片钙化;GD-DTPA增强后(D~E)示:肿瘤未明显强化

图4-11-3 腰骶椎硬膜外囊肿

腰椎X线正位片(A)示:椎弓根变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管造影正侧位(B~C)提示:骶椎椎管管腔扩大,神经马尾终丝呈囊袋样扩张;MRI矢状T1WI、T2WI像(D~E)示:S2平面椎管内囊性占位,边界清楚,囊肿内信号与脑脊液基本相同;MRI横断T1WI、T2WI像(F~G)示:囊肿占据整个椎管,局部椎管增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