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韧带骨化症

黄韧带骨化症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韧带骨化胸椎和胸腰椎多见,颈椎和下腰椎少见,病理表现胶原纤维增生、变性,逐渐发展为成熟的骨化。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缓慢,受压部位、程度等不同导致临床表现不一致。侧位梗阻端表现为“V”形及椎管的后下向前上斜坡样擦边而过的改变;正位见稀疏、束腰状的“V”或“U”形改变。

【概念】

老年男性发病居多,系指由于遗传、环境、代谢及局部机械因素等造成黄韧带的损伤和反应性修复过程,导致黄韧带的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且伴另一些脊柱韧带如前纵、后纵、棘上韧带骨化等。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少见。发病原因不清,多数认为同局部力学因素、代谢异常、家庭遗传等众多因素关系密切,黄韧带骨附着部负荷异常增强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韧带反复损伤、损伤累及和反应性修复致韧带骨化。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情况一样,黄韧带骨化症在日本、东南亚等以食含糖量较高食物(稻谷类)为主的地区及患有糖尿病人群中多发,可见黄韧带骨化与糖代谢等全身情况有关。黄韧带骨化胸椎和胸腰椎多见,颈椎和下腰椎少见,病理表现胶原纤维增生、变性,逐渐发展为成熟的骨化。

【临床表现】

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缓慢,受压部位、程度等不同导致临床表现不一致。常见的症状和体征:颈、胸、腰背痛和束带感,肋间神经放射痛,间歇性跛行,进行性发展的麻木、无力,上、下肢放射痛等。若病程进展则出现步行或站立不稳、排尿障碍等。神经系统检查下肢呈痉挛性麻痹,膝腱、跟腱反射常为亢进,伴膝阵挛、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感觉障碍表现为横断性或神经根性分布,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排尿功能障碍。

【影像技术】

1.X线检查 黄韧带骨化影常与椎体阴影重叠而难以辨认,可摄断层片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CT、MRI 显示骨化形态、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受压程度。

【诊断要点】

早期表现下肢麻木、乏力、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再加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1.X线检查 正位仅见病变椎间隙、椎板轮廓不清;侧位见椎间孔后缘突向椎管的高密度钙化影,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斜位可见钙化影向椎管内凸入。

2.脊髓造影 显示完全或部分梗阻,造影剂呈毛刷状或鸟嘴状中断。侧位梗阻端表现为“V”形及椎管的后下向前上斜坡样擦边而过的改变;正位见稀疏、束腰状的“V”或“U”形改变。

3.CT 典型黄韧带骨化表现为两侧椎板前缘“V”形钙化灶,骨化可不对称,也可与椎板及后关节囊融合致椎管呈三叶草状或窄菱形。不完全骨化为骨化边缘不光滑、密度不均匀;完全骨化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5-4-4)。

4.MRI 矢状T1WI、T2WI像,黄韧带骨化为三角形或半圆形低信号突向椎管(图5-4-5)、硬膜外脂肪移位、连续性中断,脊髓受压如“V”形或大锯齿状受压,脑脊液高信号影消失;轴位像为增厚、骨化的黄韧带呈低信号影凸向椎管,压迫背侧硬膜囊,脑脊液高信号亦消失,脊髓变小、变形。

图5-4-4 黄韧带骨化症

CT矢状位重建(A)示:可见上下椎弓根间骨化影;轴位(B)示:可见右侧椎板前骨化影;三维重建(C)示:可见上下椎板间黄韧带骨化

图5-4-5 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侧位平片(A)示:关节突关节面椎板前见条索状骨化影;胸椎CT轴位平扫(B)示:双侧椎弓前方条索状骨化影;胸椎MRI矢状位T2WI(C)示:椎管后方团块状不规则低信号,向前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和脊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