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1691年Connor最先报道,又称类风湿脊柱炎、骨化性骨盆脊柱炎、关节僵硬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影响中轴骨骼,产生疼痛和关节进行性僵硬,血清学反应阴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易引起脊柱骨折和畸形,导致脊柱功能障碍。本病好发于男性,主要侵犯脊柱和大关节。遗传是重要致病因素,HLA-B27是位于人体第六条染色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有7种亚型,流行病学证明AS与其5个亚型有关。AS呈进行性炎症反应,早期骶髂关节滑膜炎,病变沿着脊柱向上侵犯,跳跃性发展很少出现。早期关节滑膜局灶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关节囊滑液增多,纤维成分增加,滑膜增厚,增生血管翳覆盖关节软骨表面,软骨细胞坏死、软骨破坏、剥脱,纤维组织增生、炎症反应等修复反应交替进行,增生的肉芽组织替代关节软骨下骨或关节软骨,后期关节间隙消失、骨化、形成骨赘,最终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腰骶部疼痛、晨僵、活动后减轻,伴倦怠、无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症状沿脊柱向上发展,累及胸椎可呼吸不畅,累及颈椎呈后凸畸形,甚至下颌胸部相贴。
2.其他 腰部前弯、腰部僵硬和脊柱后凸畸形。腰椎正常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呈后凸畸形。
【影像技术】
1.脊柱X线表现 椎体骨质疏松,韧带、椎间盘椎体附着处骨赘形成呈“竹节样”(图6-3-3),椎体间骨桥形成,正位双侧黄韧带和棘上韧带的纵向骨化带呈“电车轨道样”(图6-3-4)。
2.骶髂关节X线改变 软骨下和关节周围骨质减少;关节腔受到累及、关节间隙狭窄(图6-3-5);软骨下骨质硬化,新骨形成骨桥;关节间隙为新骨替代,关节腔消失(图6-3-6)。
【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摄片必不可少。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纽约(1984修订)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①腰痛、晨僵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非休息)后可缓解;②腰椎垂直和水平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较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2.放射学标准 骶髂关节X线表现分五度:0度(正常),Ⅰ度(可疑),Ⅱ度(轻度,局限性侵蚀性改变),Ⅲ度(中度,进行性骶髂关节炎呈侵蚀性改变或关节间隙扩大或狭窄或部分强直),Ⅳ度(重度,完全强直)。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3.确诊AS标准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图6-3-3 颈腰椎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腰椎正侧位片(A、B)示:颈椎、腰椎呈竹节样改变,诸椎体呈“方椎样”,椎小关节间隙消失,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颈椎MRI矢状位T1WI像(C、D)示:颈椎椎体方椎改变,髓内未见明显异常
图6-3-4 颈腰椎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腰椎正侧位片(A~D)示:颈椎、腰椎呈竹节样改变,诸椎体呈方椎改变,椎小关节间隙消失;骶髂关节正位片(E)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不清,关节间隙消失
图6-3-5 双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腹部平片(A)示:双侧骶髂关节面略模糊,腰椎所见椎小关节间隙存在;CT轴位平扫(B)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轴位骨质增生硬化,双骶髂关节间隙变窄
图6-3-6 双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
CT周围平扫(A)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MRI轴位T2WI像(B)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周围骨质边缘毛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