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躁”训诂学研究
[字形] 小篆中写作“”。
[构造] 形声兼会意字。从走,喿表声,也兼表疾叫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躁,改为从足,与从走义同。
[本义] 《说文解字·心部》:“躁,疾也。”从走,喿声,本义为动作急疾。
[演变] 躁,本义指①动作急疾,摇者不定:“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引申指②性情急躁,躁动:“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虽趣舍万物,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引申指③不专心:“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引申为④狡猾:“躁者皆化而悫”(《荀子·富国》)。
[组字] 躁,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现今归入“足”部。
(二)现代汉语对“躁”的诠释
《辞海》将“躁”解释为:①急躁,不安静,如:不骄不躁。《淮南子·主术训》:“人主静漠而不躁。”②狡猾。《商君书·垦令》:“废逆旅,则姦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於食,则必农。”高亨注:“躁心者内心狡猾也。”③躁进。谓轻率求进。刘迎《晚到八达岭下》诗:“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④躁竞,谓急于追求名利,好与人竞争。嵇康《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⑤躁狂症。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与遗传密切有关。以病态的情绪高涨、言语和动作增多为主要症状,有自发缓解及复发倾向。治疗可用碳酸锂等药物。⑥躁郁型精神病。躁狂症和抑郁症的总称。两者可在同一病人身上交替发作。
(三)中医学对“躁”的认识
躁者躁动也。一用来形容脉搏的跳动疾速,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脉三动而躁”,《素问·奇病论》载:“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王冰注:“人迎躁盛,谓结喉两傍脉动,盛满急数,非常躁速也。”二用来指身不安而愤乱,手足躁动、若无所措、内外不宁、谓不自知的他觉症状。此为邪热已入里但又呈现为外的热状。在三阳经谓正负邪胜、热壅于经不得外发,逐渐内迫,如:“……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伤寒论》48条)。在三阴经谓阳气竭绝、阳气将亡、神气浮越、脉多浮弱、沉微或不至。如只躁不烦,多属纯阴无阳之死候。如:“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伤寒论》344条)。
(四)烦、躁、烦躁与躁烦的比较
烦躁,是烦与躁的合称。烦躁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心热烦躁。”从证候分之,则烦为心胸烦热郁闷,甚则懊不眠,但神识清楚,为病人自觉证;躁则扬手掷足、躁扰不宁,神识多昏沉,为他觉证。烦躁从临床所反映的病势轻重而言,则烦为轻,而躁则重。
1.烦 临证以烦为多见,世人习惯统称烦躁,然须知统言烦躁者,一般指烦而言;只有单提躁时,方指神志昏乱、手足躁扰之症,如《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黄帝针经·五乱篇》言:“气乱于心,则烦心密默,俯首静伏云云。”说明烦者虽心中闷乱,懊不眠,外观其形,也可俯首静伏。
2.躁 躁则不安而动,肢体扰乱不宁,其形不静。若神虽乱而形静默,就无所谓躁。如《金匮要略》载:“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3.烦躁 因烦、躁每相兼出现,《伤寒论》中,亦时有“烦躁”“烦而躁”等提法,后人则更不注意区分烦、躁之蕴义。《伤寒明理论》曾有“烦也躁也,有阴阳之别焉:烦,阳也;躁,阴也”之说。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提出:“仲景分之为二:烦也,躁也。”又加发挥说:“盖火入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夫烦者扰扰心乱,兀兀欲吐,怔忡不安,躁者无时而热,冷汗自出,少时则止。经曰:阴躁者是也,仲景以栀子色赤而味苦,入心而治烦,盐豉色黑而味咸,入肾而治躁,名栀子豉汤,乃神药也。”李氏论该方,并有“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之说。
4.躁烦 躁烦,指先躁后烦的证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之胜……呕逆躁烦……”《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胸中热郁不安为烦,手足扰动不宁为躁。内热多烦,外热多躁。内热为有根之火,外热为无根之火。烦属阳,躁属阴。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多属阴虚危重之证。《伤寒论》曰:“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躁亦可由火热所致。伤寒躁烦,有属热属实者,多系太阳病误下,邪热壅于胸膈所致。
从六经病的角度来分析,烦是病邪侵入人体,自身阳气亢奋,与病邪相争的表现。在阳证所谓“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伤寒论》116条)。在阴证如“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伤寒论》289条)。
躁为邪势太盛,病将深入于里的表现。在阳证,则里热偏重,引起神志不安,所谓“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4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伤寒论》269条)。在阴证,更有阴气竭绝,阳气将亡,神气浮越的危重病候,所谓“躁不得卧者,死”(《伤寒论》344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伤寒论》338条)。
在上述病候中,烦躁两者虽可单独出现,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里,每多并见。烦极可见躁,躁中亦有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