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训诂学研究
[字形] 小篆中写作“”。
[构造] 会意字。从“隹”(zhuī,短尾鸟),从“火”。意为把鸟放在火上烤。后引申其本义为: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本义] 《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隹声。”本义为烧焦。
[演变] 焦,本义指①烧焦:“卜战,龟焦”(《左传》)。唐代杜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引申指②黄黑色:面色焦黄。又引申指③火焦气:“焦,臭也”(《广雅》)。也指④极干:“五谷焦死”(《墨子·非攻下》)。“唇焦口燥呼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指⑤酥脆:酥饼。又引申为⑥心中如烧,烦躁,焦急,忧虑:“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劳神焦虑,消日忘年”(《上蒋侍郎启》)。
[组字] 焦,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现今仍归入“火”部。从焦取义的字皆与烧烤或干焦的样子等义有关。
以焦作声符兼义符的字有:憔、礁。
以焦作声符的字有:醮、櫵、噍、僬、癄、蕉、樵等。
(二)现代汉语对“焦”的诠释
《辞海》将“焦”解释为:①火伤,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如:烧焦,烫焦。《世说新语·德行》:“母好食铛底焦饭。”②黄黑色。陶弘景《真诰·运象》:“心悲则面焦。”③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臭焦。”④比喻干燥到极点。《墨子·非攻下》:“五谷焦死。”⑤烦躁;忧急。阮籍《咏怀诗》:“谁知我心焦?”⑥指焦炭。如:炼焦。⑦焦虑症:神经症的常见类型之一。以发作性的或持续性的情绪焦虑紧张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⑧焦耳,物理单位,简称“焦”。⑨焦点。如:焦距。⑩古国名。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三)中医学对“焦”的认识
在中医学中,“焦”最多用于“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概念表达中。《古本难经阐注》阐释“三焦”的命名:“不过三字极状其护之遍。以焦字极状其气之周。既已名之曰三焦。”此“焦”言其气之周。“焦”还指干燥,可表示皮肤、毛发等极度干燥,津液干涸,脏气枯竭,如《灵枢·本神》载:“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灵枢·经脉》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灵枢·天年》:“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另外,“焦”用于“焦臭”一词,指烧焦产生的气味,如《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在中药药性中,“焦”指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如《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金匮要略》用“蜘蛛散方”治疗阴狐疝气,“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