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虑”训诂学研究
[字形] 小篆中写作“”。
[构造] 形声字,从思虍声,隶变楷后写做“慮”,下方为一“思”字,其会意为思虑、思考之义。现简化为“虑”,将下方的“思”变为“心”,仍有思虑、忧虑之义,字形的改变大概与传统文化中“心主神明”的理论有关。
[本义] 《说文解字》:“慮,谋思也,从思虍声”,本义是为一定的目的而思考。
[演变] 虑,本义指①为一定的目的而思考打算。《墨子·亲士》解释:“非士无与虑国。”②思想、意念。《出师表》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孟子·告子下》中“衡于虑”均为此意的描述。引申指③忧虑、担心。《资治通鉴》中记载:“将军勿虑”,《黄生借书说》中描写的:“虑人逼取”,以及《教战守》中描述的:“虑患之具”均有此意。
[组字] 虑,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现今仍归入“心”部。从虑取义的字皆与思谋等义有关。
以虑作声符兼义符的字有:摅。
以虑作声符的字有:滤。
(二)现代汉语对“虑”的诠释
《辞海》将“虑”解释为:①思考,谋划。《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②忧。杜甫《羌村》诗:“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③打扰。《吕氏春秋·长利》:“无虑吾农事”。高诱注:“虑,犹乱也。”④姓。《左传年》:“春秋鲁南蒯家臣有虑癸”。
(三)中医学对“虑”的认识
“虑”指忧虑,如《难经·四十九难》曰:“忧愁思虑则伤心”。《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虑”在此处指谋略。
通过对“烦”“躁”“焦”“虑”的中文词源学研究,以及中医文献中对“烦躁”“焦虑”的认识,我们发现:古文释义、现代汉语解释及中医文献记载,既包含了烦躁、焦虑作为正常情绪反应的生理现象,又阐释了情志病证方面的临床表现,这些诠释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处于正常情绪反应和情志病症之间的状态,即比正常烦躁焦虑情绪强烈,却又未达到情志病症诊断标准的烦躁焦虑状态提供了认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