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肝肿瘤消融术后

肝肿瘤消融术后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肝肿瘤的消融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或在开腹手术中经肝穿刺,向肿瘤内直接注入乙醇或热水,或利用微波、射频、激光等技术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螺旋CT或MRI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地判断病灶是否坏死,以及病灶内有无残留肿瘤血供,是现阶段判断消融局部疗效的金标准。

肝肿瘤的消融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或在开腹手术中经肝穿刺,向肿瘤内直接注入乙醇或热水,或利用微波、射频、激光等技术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突出优点是创伤小,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复发病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治疗。肝肿瘤的治疗,除手术切除外,消融治疗已成为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小肝癌合并有严重肝硬化、肿瘤位于肝深部、邻近大血管或有其他全身疾患而不能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临床上常用的经皮穿刺消融治疗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瘤内注入液性制剂,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肿瘤组织,如无水乙醇、醋酸、高温生理盐水、高温蒸馏水注射等。注射疗法用于治疗直径3cm以内的小肝癌。突出优点是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其缺点是注射剂在瘤内浸润的程度难以监控,有些因素将影响注射剂的完全弥散而降低灭瘤效果。另一类是瘤内插入电极针,借助微波、射频、激光、冷冻、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光电仪器释放能量,引起电极针周围组织细胞发生离子振荡、撞击和摩擦,继而产生高温杀灭肿瘤组织,这类治疗均属高温疗法。大多数研究认为,当温度升高达到54℃持续1min以上或60℃以上时即刻可使正常肝细胞坏死,肿瘤细胞对温度更敏感,因而更容易坏死。高温疗法的灭瘤效果相对稳定,适应证可扩大至直径6cm左右的病灶。B超、CT、MRI均可作为消融治疗的影像引导方法,但是由于B超引导具有操作简便、实时性、移动方便、价格低廉和无放射辐射的优势,是肝肿瘤消融治疗最常用的影像引导方法。

消融治疗后疗效的判断,一是根据实验室检查血清AFP水平和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二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是否完全坏死,有无肿瘤血供,增强影像学检查能准确反映消融灶的血供情况;三是在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灶是否有肿瘤细胞存活。血清AFP检查难以判断AFP不高的患者是否有肿瘤细胞存活。穿刺活检是一种较准确的方法,但活检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不能准确穿刺到肿瘤残留的部位,或者取材时组织较少,不能明确诊断,因而较易出现假阴性;同时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创伤性,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螺旋CT或MRI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地判断病灶是否坏死,以及病灶内有无残留肿瘤血供,是现阶段判断消融局部疗效的金标准。如病灶内仍有肿瘤血供,则说明有肿瘤细胞存活,肿瘤有残留复发。CT和MRI还可观察病灶以外肝情况,了解肝内、外有无转移。因此,螺旋CT或MRI增强扫描对于肝细胞癌经皮穿刺消融治疗后坏死、复发或残留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