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及腹腔并发症多需要介入等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影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术后还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疗效。至于移植肝排斥或功能丧失,有时需要再次移植,再次

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及腹腔并发症多需要介入等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影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术后还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疗效。

(一)引流

肝脓肿、胆瘘及腹水、积血、积脓等坏死组织及液体难以完全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常可奏效(图1-186)。肝移植拔管后胆瘘轻微者可自限,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者,可经瘘管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图1-187)、内镜下留置鼻胆管以及PTC放置引流管引流。腹水、积血、积脓时,超声、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液体积聚的部位(图1-188),指导抽吸液体或放置引流管(图1-189)。

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时,也常需要行胆道引流减压。

图1-186 肝脓肿置管引流

A.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肝Ⅶ段厚壁脓肿,壁均匀强化(粗箭),其内坏死组织无强化,可见蜷曲的引流管(细箭);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脓肿壁(粗箭)、引流管(细箭)形态显示更加直观

图1-187 经吻合口胆瘘瘘管放置引流管

A.肝移植术后1个月,T管造影示对比剂漏入腹腔(无尾箭头);B.T管引流2个月后造影,示对比剂外漏(无尾箭头)减少,胆总管中上段及肝左管内可见铸型结石(粗箭);C.肝移植术后7个月并拔除T管后,局部形成瘘道,经瘘道放置支架管并造影,示胆总管吻合口明显狭窄,其上下胆管内均见结石,其下方胆总管明显扩张;D.胆管狭窄经瘘道取石后,置入支架管引流

图1-188 腹水及胆瘘置管引流

A.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肝门区、肝周液性低密度影;B.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腹壁吻合钉影、腹水及腹腔引流管影;C.放置腹腔引流管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经胆道支架管造影显示胆管吻合口瘘;D.胆管吻合口处可见对比剂外漏,形成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E.胆瘘局部放置另一引流管12d后CT增强扫描,与图A为同一层面,前方蜷曲的为局部引流管,后方为先前放置的腹腔引流管;F.胆瘘局部放置引流管后CT增强扫描轴位图,与图B为同一层面,示局部积液较前明显吸收好转;G.引流管放置8个月后CTVR,示腹水处引流管已拔除,胆瘘局部引流管仍保留

图1-189 腹腔血肿放置引流管

A.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腹腔血肿(星号)压迫下腔静脉(粗箭)变窄,其上方高密度者为腹腔引流管(无尾箭头),左侧高密度影为胃肠减压管(细箭);B.右侧膈肌低于左侧,纵隔左偏,提示右侧张力性气胸;C.胸腔放置引流管(弯箭),原有腹腔引流管继续引流3周后复查,与图A为同一层面,示右侧膈肌及纵隔恢复正常位置,下腔静脉周围血肿(星号)缩小,下腔静脉受压(粗箭)明显好转,但膈下积液及肝下缘其余部分血肿范围增大,胃肠减压管仍保留(细箭);D.为C图的相邻层面,与图B为同一层面,示下腔静脉受压(粗箭)明显好转

(二)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

肝移植术后胆管、血管(肝动脉、门静脉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四个吻合口)均可出现管腔狭窄的并发症,与手术技术不当或管道缺血有关,多数需行放射介入治疗,例如球囊扩张管腔成形术(图1-190),有时需要反复扩张。狭窄严重者,还需放置支架管支撑(图1-191至图1-195)。

一旦移植肝无功能,再次肝移植在所难免。所以尽早发现、及早应用介入手段治疗尤为重要。

图1-190 门脉狭窄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管腔成形状

A.经皮肝门静脉穿刺,经导管注入对比剂,脾静脉显影,明显纡曲增宽;B.造影显示门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C.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门静脉狭窄处并管腔成形;D.再次造影示门静脉狭窄处已完全扩张

图1-191 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管

A.肝移植术后9个月,ERCP示胆总管吻合口明显狭窄,受体远段胆总管扩张,其内胆石(无尾箭头)形 成;B.经内镜取石,再行球囊扩张治疗,可见充气球囊体部环形压迹(细箭),为狭窄的胆管吻合口;C.球囊扩张治疗,球囊体部环形压迹消失,证明狭窄的胆管吻合口得到有效扩张;D.球囊扩张治疗后放置引流管引流胆汁,防止胆管吻合口再度狭窄

图1-192 胆管狭窄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管

A.T管造影,示胆总管吻合口狭窄,以远胆管扩张;B.经内镜插入导管,用球囊扩张胆管狭窄部;C.胆管狭窄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局部放置内支架管;D.6周后复查经内镜造影,胆管局部稍窄,但通畅,未见对比剂外 漏;E.胆管狭窄内支架CTMIP图,示条状高密度的胆道内支架管(无尾箭头)及狭窄的肝动脉(粗箭);F.肝动脉狭窄CTVR图,示胆道内支架管及肝动脉狭窄的三维空间位置

图1-193 胆管狭窄放置支架管

A.经内镜造影,肝外胆道内见内支架管留置,肝门部胆管狭窄,显示不清,其上方胆管细小、对比剂充盈不 均匀;B.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内支架管,内镜示十二指肠乳头放置的内支架管;C.胆管狭窄经内镜取出内支架管,插入导丝,疏通胆道;D.沿导丝置入鼻胆管并通过肝门部狭窄段胆道;E.再次造影显示鼻胆管通过狭窄处,肝内胆管可见对比剂充盈;F.鼻胆管放置位置图,先前注入肝内外胆管的对比剂已排空

图1-194 胆总管吻合口狭窄放置支架管及胆总管结石取石

A.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吻合口狭窄,以远胆总管内可见结石导致的充盈缺损;B.经内镜向肝左右管内插入导丝疏通胆道;C.经导丝放置双支架管并造影,显示支架管通过胆道狭窄段,胆总管内结石已消失;D.胆道内双支架管留置,胆道内对比剂已排空,提示胆道引流通畅

图1-195 下腔静脉狭窄放置支架

A.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肝段明显狭窄;B.下腔静脉狭窄段放置血管内支架后,腹腔干动脉造影,示下腔静脉肝段(粗箭)内支架管留置,肝动脉未见狭窄

(三)胆道取石及血管取栓

胆泥经导管胆管灌洗或药物溶解后可清除。胆石则可经口插入内镜至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乳头括约肌后,直径<1cm的胆管结石可用取石篮套取结石;≥1cm的结石,则可先插入一种特制的碎石网篮,套牢并粉碎结石后再用取石网篮取出(图1-196)。

同样的原理可用介入方法实施血管内溶栓、取栓等治疗。

图1-196 内镜胆道取石

A.内镜造影示胆管内有块状结石;B.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放置导管至结石上方,扩张球囊,驱赶结石;C.ERCP显示结石已经清除,但肝内外胆管扩张,扩张的胆管边缘模糊,提示胆管炎,肝内胆管云絮状充盈缺损,提示胆泥

(四)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

当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时,可经颈静脉入路,应用肝穿刺装置从肝右静脉向门静脉分支方向穿刺,在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分支之间建立一条分流通道以有效并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术后留置带膜支架,预防分流通道再狭窄;通道再狭窄时,可行球囊反复扩张(图1-197)。

图1-197 TIPSS术后支架狭窄的球囊再扩张术

A.显示TIPSS术后支架折曲、狭窄,沿TIPSS通道插入导管;B.使用球囊扩张狭窄段支架;C.球囊扩张后,造影示支架狭窄段已经扩张,局部通畅;D.局部留置带膜支架,防止分流通道再狭窄

(五)肿瘤复发消融及肝再移植

肿瘤复发时可行消融治疗及介入TACE,消融灶的改变见本章第三节,在此不再赘述。至于移植肝排斥或功能丧失,有时需要再次移植,再次移植的病例影像改变同首次肝移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