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脾脓肿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脾脓肿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脾脓肿比较少见,据统计发病率在0.14%~7%,多由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或由脾外伤、囊肿、梗死液化继发感染,以及邻近器官感染累及脾。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脾脓肿常需与脾梗死、血肿、转移瘤鉴别,脓肿感染症状明显,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圆形;梗塞症状不明显,病灶呈楔形,无强化;增强扫描血肿无强化可与脓肿鉴别。

脾脓肿比较少见,据统计发病率在0.14%~7%,多由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或由脾外伤、囊肿、梗死液化继发感染,以及邻近器官感染累及脾。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在CT平扫时多呈单发或多发囊性或囊实性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有较厚的壁,壁可有分层现象,内壁大多光滑(也可不光滑),囊内可有气-液平面和(或)分层现象,若见气体,则诊断脾脓肿比较可靠;增强扫描,脓肿中央无强化,脓肿壁有较均一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分界清楚,部分病例在脓肿壁与正常脾之间可见环绕低密度水肿带。经有效的内科治疗后,脾内病灶数目减少或消失,部分病灶可形成钙化灶(图4-30)。脾脓肿常需与脾梗死、血肿、转移瘤鉴别,脓肿感染症状明显,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圆形;梗塞症状不明显,病灶呈楔形,无强化;增强扫描血肿无强化可与脓肿鉴别。

图4-30 脾脓肿

A.CT平扫轴位图,脾内侧部分稍肿胀;B.CT增强扫描门脉期轴位图,脾内侧部分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CT增强扫描门脉期轴位图,脾病灶边界变清,范围稍缩小,呈环形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