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胃切除术及术后影像表现

胃切除术及术后影像表现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襻较结肠前短,营养效果好,较少发生吻合口后疝,因而较常使用此种吻合方式。但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常用,使吻合口位于网膜囊外,减少复发。3.全胃切除术 肠道的连续性类似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及空肠端侧吻合术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术式。全胃切除术CT表现类似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可见邻近的胰腺、小肠、结肠填充切除的胃所占的位置。

(一)胃术后解剖

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和全胃切除术。

1.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胃部分切除,残胃与十二指肠端端吻合,保持胃肠道的连续性(图5-15,图5-16)。胃的整个切端可用于吻合(polya procedure),或者胃切端部分封闭,仅一部分用于吻合(hofmeister modification)。后者切端通常在小弯侧部分封闭,在大弯侧吻合。

2.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 十二指肠残端封闭,残胃与空肠吻合(图5-17,图5-18)。

以上两种术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方式(Polya procedure、Hofmeister modification)、胃空肠吻合方式(Roux-en-Y或肠襻吻合,后者分顺蠕动和逆蠕动)、吻合肠襻的位置(结肠前或结肠后)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外科医师的喜好决定。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襻较结肠前短,营养效果好,较少发生吻合口后疝,因而较常使用此种吻合方式。但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常用,使吻合口位于网膜囊外,减少复发。空肠侧侧吻合在某些病例中使用。

3.全胃切除术 肠道的连续性类似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图5-19,图5-20)。但吻合在食管和空肠之间进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及空肠端侧吻合术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术式。

此外尚有胃近段切除术,残胃与食管吻合,保持胃肠道的连续性(图5-21)。

图5-15 胃毕Ⅰ式吻合术示意图

图5-16 胃毕Ⅰ式吻合术

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显示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箭),点状高密度影为吻合钉

图5-17 胃毕Ⅱ式吻合术示意图

图5-18 胃毕Ⅱ式吻合术钡剂造影

小肠输入襻(短箭)和输出襻(长箭)清晰显示

图5-19 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示意图

图5-20  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对比剂造影

可见食管空肠吻合,输入襻未显影

图5-21 胃近段切除术对比剂造影,示食管与残胃吻合

(二)胃切除术后的影像表现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常见表现是无菌性和反应性水样密度腹水(图5-22至图5-24)。这些积液大多数无包裹,出现在正常的解剖间隙或术区,通常在数天内吸收,也可长期缓慢吸收(图5-25)。气腹是腹部手术后近期出现的另一个常见表现,通常几天内消失。术后1周在没有腹腔引流或切口裂开的情况下气腹持续增加,应想到吻合口瘘或内脏穿孔的可能。肠系膜及大网膜反应性水肿,密度增高,腹膜可见轻度增厚。双侧胸腔可出现反应性少量积液(图5-26)。

图5-22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周积液

CT增强扫描轴位图,残胃周围可见液性低密度影(箭),脾前外方可见引流管影(无尾箭)

图5-23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周积液

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残胃内侧可见类圆形液性低密度影(箭)

图5-24 胃切除术后腹腔少量积液

CT增强扫描轴位图,胰腺前方(白箭)、肾前间隙(黑箭)可见液性低密度影

图5-25 胃癌术后复查

A.胃癌术后11d CT增强扫描轴位图,肝周腹水,腹腔干周围可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B.胃癌术后3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轴位图,肝周腹水减少,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C.胃癌术后5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轴位图,肝周腹水进一步减少,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D.胃癌术后8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轴位图,肝周腹水基本消失,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未见增大;E.胃癌术后11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轴位图,肝周腹水消失,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未见增大;F.胃癌术后18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轴位图,腹水消失,腹腔干周围软组织密度影未见变化

图5-26 胃癌术后胸腔积液

胃癌术后11d,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邻近肺不张

X线腹部平片或CT可见到吻合口区的缝合钉,提示吻合口的位置(图5-27,图5-28)。钡剂检查可显示残胃的形态,食管和胃、食管和空肠吻合口的情况,以及输入襻和输出襻的走行,但输入襻常不能完整地显示,通常不显示或仅部分显示(见图5-18,图5-20)。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的盲端可位于吻合口的右侧或左侧(见图5-20,图5-29)。

图5-27 胃癌术后CT增强扫描轴位

胃十二指肠吻合口区可见点状高密度吻合钉(箭)

图5-28 胃癌术后腹部平片

显示胃小肠吻合口区链条状高密度吻合钉(箭)

图5-29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对比剂造影正位片

显示输出襻(箭),输入襻未见显示,空肠盲端位于吻合口右侧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已被清扫,CT图像上腹腔干、肝总动脉及脾动脉周围可见一薄层软组织密度影包绕(见图5-25),此为术后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在随访复查CT图像上,可见其边界逐渐清楚,可长期存在或缩小,倘若逐渐增大,应考虑癌肿复发。

在CT图像上,胃小肠术后解剖的变化通常需在连续的CT扫描层面观察确定。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中,可见一处吻合(见图5-16),胃小弯侧金属钉的存在通常表明已行Hofmeister 改良手术;吻合口以下十二指肠的位置同正常人一样。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中,可见2处吻合口(图5-30),Roux-en-Y吻合时可见3处吻合口(图5-31),在CT上因吻合钉的存在,容易确认。输入襻在CT图像上可根据残胃及十二指肠的路径及高密度的吻合钉来定位(图5-32)。因十二指肠位置未变,其残端常可见缝合钉,位于右肝下间隙,可用作寻找输入襻的标志。结肠内通常含有气体和粪便,容易辨认,可分辨吻合口位于横结肠前或后。在胃肠钡剂造影中输入襻常不显影,输出襻容易观察,但在CT上因路径复杂,难于追踪。CT可显示吻合口附近空肠的环形皱襞。全胃切除术CT表现类似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可见邻近的胰腺、小肠、结肠填充切除的胃所占的位置。

图5-30 毕Ⅱ式吻合术后

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显示十二指肠残端吻合口(短箭)和胃空肠吻合口(长箭)

图5-31 Roux-en-Y吻合术后

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显示十二指肠残端吻合口(黑箭)、胃空肠吻合口(长箭)及空肠空肠吻合口(无尾箭)

图5-32 毕Ⅱ式吻合术后

A.CT增强冠状位重组图,示十二指肠残端(黑箭)、输入襻(箭)和胃空肠吻合口(粗长箭);B.示胃空肠吻合口(粗长箭)和输出襻(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